第02版:时报周末·图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东方红故里的变迁
正在建设中的东方红文化产业园。
赤牛坬村村民以自然山水作为舞台和背景,以陕北黄土农耕文化为主题自编自演了一台“大戏”——《高高山上一头牛》,120多名演员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仅6岁。
本报记者向当地学生讲述18年前采访《东方红》作者李有源大儿子李增堂的经过。
原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郭佩珍从8岁开始执剪至今,先后剪出人物、花鸟、山水、建筑和乡风民俗等作品2万余幅。
陈家墕村目前有96户手工挂面加工户,从业人数占比超过全村常住人口的一半,年生产手工挂面2100吨,产值高达2000万元。

  一首《东方红》唱响了中国,传遍了世界,影响了几代人。陕西省榆林市的佳县是《东方红》的故乡,该县位于榆林市东南部、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

  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让人们感受到佳县开放包容的个性;品味历史的履痕,感受佳县悠久的文化,以及智慧的结晶和生命的辉煌。

  ■记者 朱良城 文/摄

  一首《东方红》唱响了中国,传遍了世界,影响了几代人。陕西省榆林市的佳县是《东方红》的故乡,该县位于榆林市东南部、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

  1947年,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在佳县神泉堡等15个村生活、工作、战斗了100多天,神泉堡见证了中国命运的大转折。就在小小的神泉堡窑洞里,吹响了中国共产党战略进攻的号角。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东方红故里看变迁”新闻媒体聚焦佳县大型采访活动暨摄影大赛近日在佳县举行。本报记者随20余家国内主流媒体与门户网站的摄影记者们一起来到佳县,以红色文化传承为主线,通过对佳县的黄河文化、宗教旅游、农业发展、民俗民居等方面,多角度地实地采访,全面记录了佳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景象。

  佳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地貌奇特、古迹遍布,旅游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832处,文保单位57处,其中国家保护单位2处;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1大类62项,其中国家级1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处。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佳县的地方财政收入由榆林市南6县的最后一位上升到了第一位,贫困人口由“十一五”末的11.4万人减少到3.13万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看东方红故里的变迁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图说02看东方红故里的变迁 2016-09-24 2 2016年09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