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记忆
记忆中的控江二村小学(四)

  ■朱建新  文

  顾抗美和顾三反是姐妹俩,二年级时调入我校。刚来我们班,妹妹顾三反就成了我的同桌。我常和她说起我家母鸡的那些趣事。不久,可能是老师担心姐妹俩同在一个班,会影响她们的学习,把妹妹调到了三班。

  姐姐顾抗美个子高高的,一头短发,白净的瓜子脸常爱微笑,话虽然不多,但和颜悦色,彬彬有礼。

  姐妹俩非常漂亮,她们上面有个哥哥,底下还有弟妹俩,要论颜值,一个赛过一个。他们家里条件甭提有多好。我们几个同学曾经去过她们的家,在凤南新村,她们家的小孩就有一间专用的起居室,很大。那时,一家五六个人挤在一间屋里,是常有的事,哪有专用的起居室。

  这是多么幸福美满的一家,在文革中却遭到了厄运。文革前,她们全家调入北京。爸妈因为是走资派,文革来了,他们受到很大的迫害。小小年纪、花样年华的顾抗美在万般无奈下,从高楼上纵身一跃,结束了她那无辜而年少的生命。让我们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为她惋惜和痛心。

  暑假里,那时流行办学习小组,七八个同学一组,轮流到各家做作业。实在没有地方,各人自带小凳和方凳(方凳当桌子)到公房的西面屋山头。那里上午没有太阳光,凉风习习,是个不错的地方。但是,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还是楼上的同学孙桂珍家。

  有一次,陈老师买了五六本各种小说书,有《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有《平原游击队》……大伙儿都喜欢看战斗小说,特别是那本《平原游击队》都想先睹为快,这可难为了组长朱瑞华。急中生智,组长说:大家比赛做作业,谁的作业做得又快又好,谁就有优先挑选书的资格。

  要论做作业,自然我是第一。那本《平原游击队》果然如愿以偿,让我先看为快。

  三年级时,学校组织图画比赛。让大家把平时的图画小品搜集起来,交给班上,进行评选。图画是我的强项,自然我也搜集了不少图画小品。我把这些图画放在书包里,到了学校,却始终没有勇气把它们交给老师。

  我们的图画老师是刘铱,红红的脸蛋像苹果,大眼睛,真漂亮。刘铱还兼任音乐课老师。刘老师好像是美专毕业的,画画非常棒。还把她的同学兼闺蜜的好些作品带来,供我们观赏。据说她的这个同学,后来在香港成了职业画家。刘铱老师在文革前移居去了香港。

  还有一位教我们算术的老师也姓刘,胖胖的,脸蛋像个瓷娃娃,嗓门较大。教体育的是金老师,大背头,个不高,瘦瘦的,碰上调皮捣蛋的学生,金老师免不了要讥诮几句。后来改为张老师,张老师皮肤黝黑,高个子,声音洪亮。

  教自然课的是赵承佑老师,戴着一副近视眼镜,高高的个,跟我们班主任陈馨艳老师是同一个师范学校毕业的,同一年来到控江二村小学,还成了一对恩爱夫妻。赵老师多才多艺,画的一手好画,他的油画成了学校收藏的珍品。赵老师在计算机领域也有建树,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由他负责。

  四年级班主任换了周汉龙老师。算术课换了王老师,王老师络腮胡子,满脸笑容。周老师还曾带我们到和平公园去爬山,还为我们拍了很多爬山的镜头。周老师说:“你们谁需要照片可以到我这里来认购。”可惜那时我还没认识到,小学的照片是多么珍贵,所以就没有去认购。不久,周老师调往别处,班主任就像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个,教我们的时间都不长。其间,有两位实习老师深得一些女同学的青睐,当这两位老师实习期结束,要离开我们时。班上的唐文娣依依不舍,把眼睛都哭肿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艺术
   第03版:时报周末·专题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影视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我的不解之缘
喜鹊登枝
湖畔
友人远足梅里雪山
记忆中的控江二村小学(四)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记忆中的控江二村小学(四) 2016-10-01 2 2016年10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