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江湾尚景园小区探索居民自治新模式促邻里和谐
“这里让我们有家的感觉”

  ■见习记者 张琳

  本报讯 尚景园小区位于新江湾城西北角,作为最早的两个市级公租房社区之一,从2012年第一批租户入住至今,目前已有居民4000余人。据统计,入住尚景园的居民多为青年白领,“新上海人”所占比例达到三分之二。由于公租房小区的特殊性质,导致人口流动性大,居住对象社会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元化,给日常管理带来严峻考验。

  近年来,尚景园以居民自治为抓手,通过组建“四海一家亲”居民自治委员会,将来自全国24个省市、拥有不同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居民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睦邻友好和谐的氛围。

  “四海一家亲”营造“家文化”

  “在尚景园开展自治,不同于一般小区,一定要找准居民的需求。”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于晓林介绍,熟人社区是居民自治的基础,要动脑筋把更多居民动员起来,让他们参与自治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自治项目就是载体,只有居民对载体感兴趣了,才能自觉参与其中。

  青年医生小李夫妇搬进尚景园的第二天,就意外地收到了居委会送来的“新住户欢迎会”邀请函,而承办欢迎会的正是“四海一家亲”居民自治委员会。作为尚景园独有的传统仪式,迎新会每季度举办一次,除了介绍小区整体情况、各类特色活动外,还为新住户准备了印有周边交通线路、购物场所,以及社区志愿者自治团队、居委会服务项目、文化活动表、便民通讯录等实用信息的便民手册,帮助新入住的居民尽快熟悉社区,融入社区。每位新住户则需签订一份《尚景园社区文明公约》,包含文明养宠、拒绝群租、爱护环境、友爱邻里等十六条准则,共同维护文明的居住环境,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

  据了解,尚景园70%的住户以家庭为主,隔代养育成为普遍现象。曹阿姨是从外区搬来帮忙照顾第三代的,热心的她在和小区其他奶奶、外婆们交流的过程中,萌生了教大家说沪语、唱沪剧的想法。曹阿姨的想法得到了居委会的支持,不少外地来沪的阿姨也都积极响应,于是一个具有“海派文化”的居民自治项目就这样运作起来了。

  老一辈参与社区活动和自治管理的积极性被调动出来了,年轻一代的资源也在挖掘中,修爸爸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位在职父亲,每天要应对繁忙的工作,但他依然愿意抽出时间免费为小朋友讲故事。时间长了,小区里的小朋友和家长都喜欢来听他讲故事。“白天上班,晚上带孩子,空闲时间并不多。但只要孩子喜欢,一定会坚持做下去。”他说。

  如今在尚景园小区,“尚景论坛”可谓家喻户晓,这个创立一年多的论坛被居民们称为“小区版”的百家讲坛。“尚景论坛”是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复旦大学历史系段老师和陈老师自发组织的邻里互动项目,每月开展一次活动,段老师和陈老师用通俗的语言向居民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把大学讲堂开进了小区。

  “社区领袖”渐成自治生力军

  按照习惯性思维,一提起“社区领袖”,大家就会想到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实际上,“领袖”应不拘一格,要在居民中培养出带头人,通过他们发动更多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近年来,尚景园党组织在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培育出像曹阿姨、修爸爸、段老师、陈老师这样的“社区领袖”,正是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和创意,培育出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

  目前,尚景园小区组建了6支自治团队,通过孵化治理型社团,把相关利益群体集聚起来,从而形成居民对于社区事务的自治参与和主动作为的良性循环;居委会则在搭建平台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

  在家长的呼吁下,“沪语念童谣班”开起来了,在学习“上海话”和上海文化的氛围中,孩子们提高了学习上海话的兴趣,彼此也成为了好朋友。“孩子的学习劲可大了,课堂上跟着老师一字一句地念,现在上海闲话讲得‘老灵额’。”看着孩子们在玩乐中收获了知识,家长们纷纷点赞。渐渐地,编织班、厨艺班等项目也开展起来了。

  有趣的团队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居民走出家门,在互动中彼此熟悉,增进了解,不仅化解了各种“疑难杂症”,还让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逐渐构建起邻里相帮、互让的“熟人社区”,提升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做居民的“贴心人”

  社区虽小,但关乎千家万户。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居民自治建设不流于形式,达到居民自治和社区管理的良性互动?

  “四海一家亲”居民自治委员会不仅制定了工作章程,明确联系群众、调解纠纷、维稳促稳、防灾救灾等一系列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监督的工作职责,还会同居委会召开小区治理联席例会,组织居民共同探讨尚景园小区的建设,开展意见征询,并做好各类矛盾的预警和调处工作。

  社区里一些看似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引发纠纷。要妥善化解矛盾,就必须把“整治”转变成“服务”。“平安巡逻队”就是尚景园自治项目的一个范例,聂阿姨退休后,主动联合起社区党员和热心居民,成立了一支义务巡逻队。两年来,巡逻队的成员走遍了小区的每个角落,职责也从最初的负责安全、防火防盗等扩大到了小区绿化维护监督、邻里纠纷调解等。“小区是我们的家园,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参加义务巡逻是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尽一点力。”聂阿姨说。

  如今,“四海一家亲”居民自治委员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已经搬离尚景园的陈阿姨,经常会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回来参加自治团队的活动,“尚景园让我对‘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深有体会,这里让我们有家的感觉。”

  在睦邻计划的作用下,“四海一家亲”自治模式让社区居民自发加入小区的志愿者队伍,真正实现了“一社区、一楼门、一家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特刊·直通百姓
   第04版:城事·三区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这里让我们有家的感觉”
图片新闻
非法机构被责令停业整顿
杨浦将建世界级电竞中心
共管共治让城市更净更美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这里让我们有家的感觉” 2017-04-06 2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