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妇幼健康促进项目首场活动启动,引导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每天使用电子产品应小于1小时
图为五角场幼稚园的小朋友们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对大自然及父母陪伴的向往。

  ■记者 毛信慧 文/摄

  本报讯 杨浦区的0-6岁儿童有近一半每天接触电子屏幕时间在0.5至2小时,有15.8%的儿童每天使用时间超过2小时,只有约1/3的儿童每天使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近日,“放手七彩屏幕,牵手精彩童年”大型儿童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在五角场幼稚园举行。现场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电视、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正不可避免地侵入儿童的成长过程,并充当起“电子保姆”的角色。五角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杨浦区域内11所托幼机构的千余名儿童家长开展了问卷调查。

  “我家孩子无论有什么情绪,只要给他一个平板电脑,就什么情绪都没有了。”活动现场,一位年轻爸爸的描述引起了大部分家长的共鸣。大人一玩手机孩子就要来抢,不给就大吵大闹;家里老人一直开着电视,孩子只要没事就坐着看电视;父母没时间陪孩子,就给他一个平板跟着教育软件听故事、学说话。这些现象似乎成了不少家庭的“常态”。

  不过,专家却表示,让孩子过早地接触电子产品,其实未必是好事。“我们家孩子上幼儿园了,但不喜欢跟别的孩子玩耍?和他说话时也不看我们,两岁前明明跟我们都很亲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张劲松介绍说,在门诊中,经常遇到焦急的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就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障碍、情绪问题、多动症……很多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张劲松说。 

  调查显示,尽管有近九成的家长意识到了电子产品对儿童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但主要认为是对视力发育的影响。张劲松指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仅对儿童的视力发育造成影响,还会对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情绪等多方面发育产生影响。专家建议,0-2岁儿童不宜使用电子产品,2-6岁儿童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每次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一定要严格限制使用时间和观看内容,更不要让孩子漫步目的地在网上闲逛。” 

  调查中还发现,手机、平板上有很多教育软件设计得新奇又有趣,很多家长喜欢用它们来代替自己教孩子。但专家指出,这些软件有利有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沈理笑说,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使用教育软件时十分专注,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有不少互动。“程序都是设计好的,即使是互动也是依照固定的模式牵着孩子‘走’,这其实属于被动学习。学龄前的儿童语言、社交等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更需要的是主动学习,与周围环境、同龄人互动,而不是和机器互动。学语言也不仅仅包括听说,还包括眼神交流、肢体语言、触摸感受等,这些都是儿童需要通过主动学习才能获得的,五官都要参与其中。”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区妇幼健康促进项目今年的首场活动,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区妇幼保健院(所)主办,五角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承办,旨在通过问卷调查、情景剧表演、儿童画评比、专家论坛等形式,与家长们共同探讨如何控制、管理好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的使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场活动将在大桥社区举行,关注计划生育等话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幼儿每天使用电子产品应小于1小时
民防宣传活动进校园
杨浦发布首个《众创空间发展白皮书》
助推杨浦文化创新发展
关于向社会公开征集杨浦 (沪东)地区共青团历史资料的公告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4幼儿每天使用电子产品应小于1小时 2017-04-20 2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