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众创空间会是什么样子的?也许形态将会更为丰富,甚至会出现由超市、书店改变而来的众创空间。日前,杨浦区科委和杨浦区众创空间促进会联合发布了《上海市杨浦区众创空间发展白皮书(2016)》(以下简称“白皮书”)和《上海市杨浦区众创空间发展指数报告(2016)》(以下简称“指数报告”)。
《白皮书》预测,未来众创空间可能还会增加读书、购物和社交的功能。在美国,众创空间日益成为购物中心的一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体化,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方向性的新趋势。此外,众创空间的服务对象也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除了传统的创业者和创业团队,还将包括创客、极客、创新研发团队、自由职业者、虚拟员工等。
超过半数依托大企业平台支撑
众创空间是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升级版。作为科技服务业一支重要的新型力量,近年来杨浦区众创空间不断蓬勃发展。
白皮书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区集聚的众创空间超过60家(不包括传统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在孵面积达9.3万平方米,在孵创业团队1638个,累计孵化企业超过3000家,2016年获得总投资达14.88亿元,先后培育了复旦光华、华平信息、儒竞电子、芯豪微电子、禾木城市规划、同磊土木、同捷科技、优刻得、经尔纬等一大批高科技骨干企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杨浦区众创空间在创业承载能力、支撑服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上都有了显著提升,并呈现出品牌型众创空间集聚度高、众创空间提供的服务品质高、众创空间发展专业化程度高、大企业平台模式比例高、以众创空间为核心要素的创业生态系统化程度高等“五高”的“杨浦特色”。
调查发现,杨浦区众创空间占到全市的12%,集聚了创新工场、启迪之星、腾讯众创空间、中国电信、优客工场、氪空间、桔子空间等全国知名众创空间。
从孵化成效来看,初创企业的成活率高达31.4%,部分众创空间的孵化成活率达到60%-70%,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值,这与杨浦区众创空间提供的高品质、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密切相关。
一个显著的现象是,杨浦区内超过半数的众创空间依托大企业作为平台支撑,高于全市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如依托沪江网打造的以孵化互联网教育为主的蚂蚁创客;依托腾讯公司而创建的腾讯众创空间旗舰示范基地,依托瑞安房地产的InnoSpace+;依托上海泛远集团的长阳谷孵化基地等。
创业生态方面,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两大创业生态系统,包括大学路-创智天地创业生态系统和环长阳谷创业生态系统。五角场附近的大学路,已初步成为宜居宜业的创业生态社区,包括众创空间(InnoSpace+、IPO.fm、华创俱乐部等)、科技园区、初创企业、创业团队、多所著名高校等,围绕众创空间周围的生活、交通、娱乐等配套设施已较为完善。
统一协调推进,精细化管理
目前杨浦每年用于支持众创空间的财政支出,位居全市各区县前列。
调查显示,区域内78.6%的众创空间享受过“政府补贴”的优惠政策。如果各级政府对众创空间的支持政策政出多门,就易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为改变多头管理,避免重复申请,建立统一的协调和推进机制,杨浦由区发改委牵头,(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区科委、人社、金融、财政等部门共同协调制定支持办法,其中发改委负责总体经费支持安排和分配,区科委负责众创空间整个链条(包括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具体支持细则和操作实施;其中涉及到人才、科技金融、经费支出的统一归口人社局、金融办、财政局,这些部门负责出台支持细则和资金监管。
为支持创业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去年底,杨浦区政府设立20亿元人民币的创业母基金,以1:1配套子基金方式鼓励社会创业投资子基金对杨浦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同时区政府与签约银行合作设立6000万元的创业贷款“风险池”,杨浦区众创空间内,在孵化的初创企业凭信用,无需质押与抵押可以便捷地拿到低息贷款。
创业服务归根到底需要依靠市场化的服务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财税、法律、产品、市场、生活等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杨浦以培育创业服务组织的孵化机构为抓手,走出一条“创业互助开放平台”的市场化服务之路,让市场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华创俱乐部团结社会各界有助于创业的资源,开设了免费为初创团队CEO培训的“胡杨众创学院”,为初创企业提供入驻空间信息和对接服务的“马上办公”,为初创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来投吧”等专业化创业服务机构,打造“市场+资本+人才+孵化园区”的立体式综合创业互助开放服务平台。
2015年11月,杨浦区率先在全市成立非盈利性社团组织——杨浦区众创空间促进会,发挥政府与市场的桥梁作用,同时还为全区众创空间牵线搭桥,促进相互沟通、交流,共享共生共荣,搭建综合性的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贴心服务。
未来的众创空间:超市?书店?企业?
未来的众创空间会是什么样子的,将朝什么方向发展?
《白皮书》预测,在国家的大力推动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创业将更加大众化、平民化、低门槛和普遍化,给众创空间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对众创空间的专业增值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趋势是,随着创业环境更加宽容,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创业服务机构也将大量涌现,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全国的众创空间将大幅增长,形成一个创业服务产业。同时,众创空间的机构形态也将更加丰富,不拘泥形式,可能出现大企业建立的专业化众创空间、产业型众创空间、超市改变而来的众创空间、书店改造而成的众创空间等。
在美国,WeWork不仅仅为创业者服务,也是一个联合办公的空间,入驻者既有创业者,也有自由职业者。Rocket Space不仅专注独角兽企业的培育,还为波音公司研发团队等创新项目团队服务。国外相关研究指出,到2020年,40%的美国劳动力将没有老板,他们可能是自由职业者也可能是虚拟员工,只是名义上属于某个公司,这都将成为众创空间未来的潜在客户。《白皮书》预测,未来众创空间的服务对象将更加多元化。
不过,随着众创空间的大量涌现,《白皮书》也指出,在经历了蓬勃发展之后,众创空间将迎来一轮“大洗牌”,出现大批倒闭、关门的现象。面对创业活动的复杂化、个性化差异,单个众创空间将很难“独善其身”,并购和整合将大量出现,生态型的众创空间产业链将逐步形成。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众多小而精的众创空间、孵化机构与相关特色的创业服务资源将高度集聚。与此同时,也将有一批市场化、专业化、连锁品牌化的众创空间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