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点的鞍山四村,蝴蝶在小区中央花园的花草间飞舞,放了学的孩子们在这里追逐玩耍,不时去查看自己亲手栽种的蔬果,老人们在健身步道上散步,沿途的清新空气,满眼的花草树木……
这时,蒋惠挎着菜篮子穿过花园去买菜,她在几个摊位前走走停停,先后买了粽叶、五花肉、小米、水果等,“准备给家人包粽子吃。”蒋惠告诉记者。面对多位摊主递来的塑料袋,蒋惠都摆了摆手,她先后将粽叶、水果装进篮子,把五花肉、小米放进准备好的密封罐里。“菜篮子行动挑战赛”是四平路街道为鼓励居民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而开展的一项竞赛,要求参赛居民在30天内坚持使用菜篮子。如今,比赛已经结束,但不少居民仍像蒋惠一样,继续保留着这个低碳生活习惯。
上海市首批低碳社区名单日前出炉,包括4个低碳示范社区和7个低碳社区。四平路街道鞍山四村以名列前茅的综合评审分数荣获“上海市低碳示范社区”称号。
探寻适合老小区的低碳项目
小区中央花园的浇灌水源是通过雨水装置收集的,一旁堆肥桶里的肥料是居民们用自家的厨余垃圾制作的,花园周边的路灯是太阳能的,居民家中的玻璃窗贴着隔热膜……
走进鞍山四村,“低碳”总会不经意撞入你的视线。
事实上,这些项目的引进和实施无不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街道在两年多的创建过程中,坚持以“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为核心目标,摸索出了一批“实际效果优”、“项目预算低”、“群众反响好”的低碳项目。
在低碳项目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的是实用性。位于鞍山四村第三小区中央花园的雨水回收系统建于2011年,原先是一个景观蓄水池,地下部分由地下管网、过滤水箱、抽水泵等组成。但由于地面景观蓄水池无流动设计,维护管理成本很高。居民、物业都反映从水池取水浇灌绿化极为不便,夏天又容易滋生蚊蝇。街道在实施花园改造时原本打算填埋掉,但在听取意见的过程中,有居民表示填埋掉太过可惜,建议进行部分改造。最终,项目方案前后经历了两次修改,综合了多方意见,最终建成了如今的样子:将原来的景观蓄水池设计改为封闭蓄水池,收集的雨水从龙头直接出水,对系统中部分老旧电机等设备进行检修、更换,完善雨水回收系统的绿化灌溉功能。
低碳项目要具有可推广性,成本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门窗综合改造工程,起先试点安装的是电动遮阳帘,项目单价约为3000元/户,虽然防晒和通风效果不错,但由于价格偏高,在老小区难以全面推广。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二期街道尝试了为居民家中门窗边框安装密封条,为窗户贴隔热膜等方式,达到了较好的节能效果,项目单价降到了1000元/户,实现了低成本的节能改造,更具可推广性。
在老小区,有许多居民使用电瓶车出行,但缺乏充电设施,随意拖拉电线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为给电瓶车用户一个良好的用车环境,鼓励低碳出行,街道全额出资对社区中的部分老旧车棚实施了更新改造,为车棚安装了投币式充电桩,到时自动断电,妥善解决了小区电瓶车充电难、充电不安全的问题。
在世博会期间安装的降温喷雾装置,为确保其持续发挥作用,巩固低碳技术成果,街道对世博喷雾落实了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制度,由专人负责35度以上的天气开启喷雾装置,高温前试运行,喷头维修等工作。今年,街道还出资对“一高两矮”3个喷雾进行了“刷漆”、“清洗”、“体检”等维保工作,确保高温期间的正常运行。
形成多方参与的创建模式
在鞍山四村实施的多个低碳项目中,处处可以看到“第三方力量”的身影。四平路街道发挥辖区地域优势与资源优势,与同济大学园林景观学院、同济济辰科技有限公司、爱芬环保公益组织、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阳光社区服务中心、卡伴有限公司以及知名环保达人谢睿慈等多家单位和个人深入开展协作,形成了多方参与的创建模式。相比于“街道组织、居委发动”的传统模式,第三方力量以其“专业性强”、“服务性好”、“人员充足”等优势得到了居民的充分认可。
“我们的百草园”项目位于鞍山四村第三小区中心广场,由可食地景、手握花园、螺旋花园、迷你绿乐园等多个部分组成,是四平路街道和同济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打造的首个小型社区花园。在这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分探索了“政府引导、高校指导、居民主导”的共治模式,使居民在社区公共事务中,由“旁观者”向“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转变。
“在设计、建设阶段,我们召集居民开会讨论了二十多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韩峰介绍,百草园在建设过程中,摒弃了机械化作业模式,引导居民自己动手参与松土、施肥、施工、涂鸦等环保方式进行营造,并大量采用废旧木料、废弃轮胎、公园落叶等废弃资源。“活动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由最开始只有几位居民参加,到现在每一次活动都有五六十位居民,不少家庭还是三代同堂齐上阵。居民们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珍视,因为这是自己堆的肥,拔的草。”
在运作阶段,同济大学园林景观系教授、讲师通过开展“社区寻宝”等活动,使居民发现社区中的“植物资源”,培养居民的资源意识;通过“迷你绿乐园”的打造,进一步吸引社区居民到公共区域开展亲子活动,降低家庭能耗;通过社区植物漂流站的认养、捐赠、寄养等方式,鼓励居民将家中闲置或打算废弃的植物资源转移到“百草园”中,在丰富“百草园”植物品类的同时,盘活社区植物资源,强化资源利用。
截至目前,累计参与“百草园”营造的社区居民超过千余人次,其中固定志愿者达百余人,先后共有20余位居民将自家的盆栽捐赠到百草园中。在参与人群的结构方面,“百草园”项目首次形成了以学生、年轻妈妈等年轻人为主导的结构,改变了社区活动以老年人为主的传统局面。而日常活动的发起也不再依赖于居委会,依托“百草园志愿者微信群”自发组织,实现了“自下而上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此外,为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低碳社区创建工作中,街道与多家低碳环保企业开展对接,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企业推广产品”的形式,将“微水洗车”、“节水器具”等产品引入社区,并通过活动抽奖、产品体验等方式免费向居民发放。其中,济辰科技免费向社区提供节水龙头、节水花洒各500套,价值15.8万元;卡伴公司向社区无偿提供微水洗车卡100张,价值6000元。
四平路街道管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社区硬件设施的改造与维护,探索推进适合居民区的项目;持续开展现有低碳环保项目,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面;在社区倡导培养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推广共享单车、微水洗车等环保新产品;对社区能耗水平进行科学测算,为低碳社区创建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