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刻得”跻身国内“云计算”前列
上海优刻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UCloud)作为杨浦区优秀双创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9月15日,在长阳创谷UCloud展位前,公司创始人季昕华兼CEO向前来参观的嘉宾介绍世界首颗“分时租赁”商业卫星“UCloud云汉号”运营等创新创业成果,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的关注。
成立于2012年的UCloud是国内领先的中立云计算服务商,也是杨浦区优秀双创企业代表。截至目前,UCloud在全球已开通20个数据中心,为5万余家企业级客户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布局在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的业务给予支持,间接服务用户数量超过10亿,部署在UCloud平台上的客户业务总产值逾千亿人民币。创业五年来,UCloud维持高速增长,一跃成为国内公有云领域前三,已具备了与阿里云、腾讯云直接竞争的能力。
季昕华介绍,一直都走在科技创新前沿的UCloud制定了“CBA”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即Cloud(云计算)、BigData(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在云计算方面,UCloud以云汉产品体系为核心,从客户需求出发不断丰富产品功能、性能和质量,持续追求更优质的服务,做到快速预警、快速响应、快速解决,在夯实互联网行业的同时,积极拓展政府和传统企业客户。
在大数据方面,UCloud目前提供大数据基础产品,方便企业快速部署大数据技术平台,如立足于数据流通领域的安全屋产品,方便客户安全、便捷、灵活地做数据流通,发挥数据更大价值;AI领域的自主研发产品包括GPU、训练平台、AI-asaService等。另外还跟AI公司合作,提供AISaaS、私有化部署以及FPGA/ASIC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双创周”活动现场,UCloud相关负责人还受邀参加“创新创业七日谈·双创朋友圈”节目,分享创新创业故事、探讨双创相关话题。
“英语流利说”首发自由对话AI教师
作为杨浦培育的上海市重点科创企业,“英语流利说”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能力,从全国送审的数千家企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双创周主会场重点展示项目。
开幕式当天,在长阳创谷B栋,“英语流利说”创始人兼CEO王翌驻守展位,向各位嘉宾介绍人工智能领域教育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上的突破。活动中,“英语流利说”首发了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自由对话的非真人教学的人工智能教师,可以极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让参与双创周的来宾近距离体验AI技术在教学中的出色应用。
“英语流利说”的发展壮大,背后离不开杨浦浓厚的双创氛围与良好的各项政策。从2012年成立至今,“英语流利说”已经成为一家员工超过700人,核心团队中包括多位海外归国高端人才的创新性创业企业。公司旗舰App“英语流利说”注册用户数超过5000万人,付费学员超过60万人,覆盖全球175个国家、全国379个城市。
“英语流利说”是国内领先的英语学习App和最活跃的语言学习社区,去年上线的AI英语老师定制化课程,经欧标(CEFR)对比认证,学习效率较传统真人教学可提高三倍以上。
经过多年积累,“英语流利说”已拥有全球最大的“中国人英语语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公司自主研发了世界领先的英语口语评测、写作打分引擎和深度自适应学习系统,从听说读写多个维度全面有效提升用户的英语水平,提供一整套系统性的英语学习解决方案。
展示交流中,“英语流利说”的“智能英语云课堂”公益项目,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赞许。(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在边远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无须借助专业老师,完全可以通过“英语流利说”的AI英语课程进行学习,这种低成本、易推广的模式可以迅速复制。去年,“英语流利说”在青海果洛州道扎福利学校建立起首个“智能英语云教室”,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帮助该校的28名中考学生的中考英语平均分提升了整整20分。目前,“智能英语云教室”正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
在双创周现场,“英语流利说”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林晖,也作为首日主讲嘉宾,受邀参加大会组织的“创新创业七日谈”直播节目,分享AI改造教育的创业故事,探讨人工智能对于双创的意义和积极作用。“创客小达人”展示杨浦学子科技发明
9月15日-21日,在杨浦区长阳谷创意园,作为2017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上海主会场的重点活动之一,由上海市教委策划并组织实施的“我是创客小达人”,通过上海青少年创新教育活动展示、创客小达人训练营、“全国中小学生创意大赛”展示等三大板块,展示青少年创新创业的青春活力。其中,杨浦少年创客闪亮登场,脑洞大开的创意令人叹为观止。
“汽车内环境监测报警器”的发明者王屹林是杨浦高级中学高三学生,他凭借这一项目获得今年“明日科技之星”称号。“汽车内环境监测报警器”由人体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组成,能够监测是否有人被锁在车内,一旦发现,可立即通过手机提醒车主或直接报警,避免孩子被遗忘在校车内而受到伤害的悲剧。同时,它还能监测车内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
“小心地滑”电子警示牌的发明者,则是控二小学五年级学生洪锦旸和徐心艺。下雨天大楼、地铁站厅、社区广场的地面十分湿滑,老人、孩子容易滑倒,有了它,只要地面湿度大,就会自动点亮警示牌上的LED灯,提醒人们注意,在昏暗的地方更为明显,而且耗电很低。
一款人工智能打菜装置更是食堂师傅们的“好帮手”,这个用单片机和五个舵机制成的装置能够模拟腰部旋转和人手传递,动作灵活而准确,可以实现自动打菜,加快上菜上饭的速度。
由戴佳峄、周乐成、孙思博组成的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未来之星”小队,设计的一款双重过滤空气净化器灯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干簧管磁力开关控制南湖船模型,船儿慢慢驶向远方,象征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南湖船模型撞击南昌城模型触控两金属片闭合,使枪械模型发出响声——用打响第一枪来象征八一南昌起义;通过枪械的红外线开关触发下一个机关的启动,使用滑轮机械结构使两面工农红军军旗汇合象征井冈山朱毛红军胜利会师。木板移动撞击井冈山模型上的钢珠触发下一个机关,钢珠在轨道上滑行象征红军过雪山草地的万里长征……来自杨浦少科站的小创客用“哥德堡装置”科技语言,讲述了这样一个建党、建军、建国的故事。
六一小学学生陆昱昕发明了“会自动撑伞的花盆”,巧妙运用了杠杆结构。杠杆的一段由砝码配重,当一端的储水器达到一定重量后,就会自动翘起另一端的遮雨棚,这项发明已经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杭州路第一小学赵思颖发明创造的三折结构可收纳文具的记事本封皮,已经得到了孵化器公司的关注,并且将这个创意设计概念逐步发展,形成接近于批量化生产制作标准的产品原型。
杨浦少科站站长胡建民介绍,这些创意的火花,来自于学生们的灵感,更离不开肥沃的土壤——从2011年起,区教育局拨出专项经费,开展“双进入”活动——青少年学生进入院士团队、进入高校,开展科研探究和创客孵化活动。这项工作得到了复旦、同济、上理工等高校以及一些科研院所的支持。学生们走进高校,利用寒暑假做实验、搞发明,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结题报告或论文。一些知名科学家、院士、教授十分乐意带领“小朋友”做实验。“双进入”活动开展七年来,共有300多位学员在高校中进行了“全浸润式”的科研探究活动,杨浦还成立了面向小学和初中生的“双进入”预备团。 ■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