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能让预付卡“卡”住消费者

  ■谭敏

  还在担心预存了几千元预付金后,店家坑钱跑路投诉无门吗?未来广州所有预付卡或将强制在卡的背面印刷投诉电话。此外,目前按照规定,商店记名预付卡的上限不能超过5000元,不记名预付卡不能超过1000元……日前,广州市商务委就市民最关心的预付卡问题作出解读。

  如今,预付卡已经成了很多行业的主流消费模式,从美容美发、健身到餐饮、洗车、连锁水果店,大都采用这种消费方式。对消费者来说,在消费时可以减少在购物过程中的现金交易,还能够享受到折扣。而对于商家来说,不仅可以快速回笼资金,降低经营风险,还可以“钱生钱”。看起来是件买卖双方双赢的事儿,不过,预付卡虽然方便,但一直存在有效期短、消费限制、不能退款等消费“陷阱”。更严重的是,一旦商家跑路,预付卡里的钱就很难追回,维权费时费力,消费者也只能自认倒霉。

  近些年,关于预付卡的纠纷不在少数。2016年,广东省消委会发布预付卡消费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预付式消费投诉近万件,而在广州,此类投诉三年来激增5倍。目前预付卡还有两大趋势需引起重视,一是数额越来越大。教育培训机构预收款动辄就是上万元,近年来因早教机构、英语培训机构“走佬”引发的纠纷屡屡发生。二是随着互联网营销普及,一些网络预存卡也出现提现难。

  为什么预付卡消费模式纠纷多?分析来看,一是与当下预付式消费监管不严、风险防范机制不足有关,导致部分不法商家胆大妄为。尽管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颁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要求发卡企业在开展单用途业务之日起30日备案,实行资金存管制度,但这个规定只是针对大型企业和大型商户,对于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尚属空白,无法遏制“小店跑路”现象。二是消费者的防范意识不强。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预付式消费”调查体验活动结果显示,美容美发、教育培训、洗车、洗衣和健身5个行业预付卡办理存在近半商家无资质、不签合同、合同存在霸王条款等问题,可是消费者往往只看到了优惠,而忽略了风险。

  因此,广州加强对预付卡的监管,通过限定预付卡的金额,通过建立健全投诉监督机制来规范预付卡消费市场,是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预付卡市场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那些动辄卷钱跑路的商家,更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决不应手软,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放心办卡,安心消费。 (来源:广州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双创促升级 壮大新动能
   第03版:双创促升级 壮大新动能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微博争议条款 何以触了众怒
治理个人信息泄露须强化预防
“追捧”
污染治理岂能应付差事
不能让预付卡“卡”住消费者
杨浦时报评论05不能让预付卡“卡”住消费者 2017-09-19 2 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