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7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年会——
深度交流 对接国际顶尖创新资源

  ■记者 张维维   张允允   成佳佳

  本报讯 10多场演讲,400多名全球科技领袖和上海本土企业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达成了深度交流和后续合作意向,这并非是一场纯学术研讨会,更像是一场产学研对接会。10月26日,为期两天的2017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中国年会闭幕。

  麻省理工学院,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该校素以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著名,拥有林肯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截至201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教职工及研究人员中,共产生了88位诺贝尔奖得主。这样一所享誉全球的知名学府为何到杨浦开年会?

  文化氛围相似

  在麻省理工学院行政副校长Karen Gleason看来,其实杨浦的文化氛围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非常相似,双方都有着对未来的期盼。除了MIT行政副校长这个身份以外,Karen Gleason还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化学工程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聚焦于超导的合成物CVB,目前她已经有很多出版物和专业申请。

  她说:“我们双方追寻的是共同的目标。这次年会召开,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不论是杨浦区还是我们MIT团队,大家的付出让今天的年会成为可能,相信未来双方都会更上一层楼。”

  Karen Gleason认为,MIT的规模不算大,但影响非常大,这主要归功于MIT的1000多名工作人员、10000多名学生,他们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希望通过与行业、产业的结合,学校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离不开对市场的了解。中国市场非常巨大,希望通过与杨浦区的合作,让MIT的学生对中国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

  双方合作紧密

  据了解,杨浦与麻省理工学院于2016年签订合作协议,迄今为止,双方已累计举办活动17次,其中包含高层对话1次、小型论坛2次、学术关系对接1次、主题研讨会5次、全体学员座谈5次、携MIT教授走访企业5次,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杨浦可以共享MIT150多个研究中心的科研、教育资源,帮助本土企业与MIT校区、研发团队或会员公司交流互动,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杨浦具有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的深厚历史底蕴,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杨浦正逐步完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而MIT素以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出名,近年来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道路上成效尤为亮眼。此次MIT中国年会的举办无疑是为全球工业界和高科技企业链接MIT的国际创新资源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十多年前,政府是直接参与和推动,比如企业的技术创新、科技园区的建设等。经过这么多年的开拓,如今政府的角色转变为一个间接的推动者,讲究‘退、放、进’”,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志俊认为,在市场能直接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逐渐往后退;在一些企业充满创新活力的地方,政府搭平台、创造好的环境;在某些地方要“进”,比如基础研究领域或重大公关方面。政府是分类实施、间接推动,以市场为主导,促进产业繁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深度交流 对接国际顶尖创新资源
三区联动 共同推进家庭建设
在大自然中闻见音乐的芬芳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强大的生命力
老干部倾情演绎《阳光颂》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深度交流 对接国际顶尖创新资源 2017-10-31 2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