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后,黄浦码头仓库旧址之一——秦皇岛路32号东码头园区,“上海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9-2019)学术研讨会于3月15日在这里举行。
会前,留法勤工俭学亲历者家属、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区委书记李跃旗,共同为“黄浦码头旧址”铭牌揭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东昌主持仪式。
徐炯在致辞时指出,举行“上海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学术研讨会,就是要在进一步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研究和宣传红色文化上取得更大成就,为上海打响红色文化品牌作出更大贡献。
李跃旗在致辞时表示,红色文化一直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底色,也是杨浦这个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的“信仰之源”。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进,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近年来,杨浦区委、区政府一直把发掘研究有关留法勤工俭学在沪起航的相关历史史实、讲好有温度的党史故事作为党史党建工作的重点,大力传承百年基因,打造滨江红色高地。
研讨会上,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之子陈昊苏和周恩来总理的侄子周秉和作为留法勤工俭学亲历者家属代表,讲述了对先辈的怀念之情和个人感想。哪些因素促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上海为何能成为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心?为什么黄浦码头是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离沪的重要出发地?与会专家学者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多维度考证研究,沟通交流。
“他们从上海出发——杨浦区纪念留法勤工俭学生离沪100周年图片展”与研讨会同时举行。展览共展出图片80余幅,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献照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着重介绍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和重要意义。
据区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吸收本次研讨会成果,以滨江党建驿站为依托,在宣传展示内容中突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意义、作用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做好有关史料挖掘等各项工作。 ■成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