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从小有个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希望有朝一日成为舞蹈演员,只因家远离少年宫,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进少年宫学舞蹈就此化为泡影。但每到“六一”,学校举办少先队庆祝活动,舞蹈表演总能出现她的身影,参加表演的歌舞《草原英雄小姐妹》、《望远镜里的故事》,还曾在县里汇演。
时值豆蔻年华,时来运转,得知铁路文工团招人,机不可失迅即报名,竟通过了第一关筛选。正准备再接再厉,“文革”爆发席卷全国,文工团招人之事戛然而止。
妻子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孜孜不倦从教三十余年,悠悠岁月桃李满天下,甚感欣慰。
退休后寻思要圆儿时的梦,萌发了参加老年大学舞蹈班的念头,咨询得知:须从初级班学起。过低的起点并不适合,就此作罢,失落中不甘雌伏。偶尔在网上看到几段舞蹈视频,被舞者曼妙舞姿深深打动,对着视频画面手舞足蹈模仿,感觉与舞蹈节奏同拍,信心大增,就此迈出了学舞的第一步。
起初在家看着手机短视频学着跳,因画面太小,观看效果不佳,改用电脑下载舞蹈视频,通过U盘在电视机播放。60寸彩电超大画面一览无余,边跳边学自得其乐。三五天学一个舞,不知不觉学会了二十多个。为支持她跳舞,家中宽大的移门特意装上整面镜子。跳舞时,拉动移门就可对着镜子翩翩起舞,看着习舞时镜子里妻子泛起的幸福微笑,我心中荡漾起快乐的涟漪。
一日,妻子与邻居谈起习舞之事,得知小区外绿地每天有多支舞蹈队习舞,慕名而去。名师出高徒,选对习舞老师尤为重要。经对各舞蹈队观摩,见一老师舞姿轻盈优美,婀娜多姿,不同凡响,毫不犹豫加入了该队,从此每天上午两小时的舞蹈学习雷打不动。
舞蹈队成员居住在不同小区,从素味平生萍水相逢,到无话不谈莫逆之交的舞友。在跳舞中广交朋友,增进友谊,其乐融融,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使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教舞老师原来是舞蹈学校退休教师,专业水准一流,但习舞者水平参差不齐,使教学难度大大增加。老师评价妻子跳舞的先天条件不错,具有较好的身体柔韧性与协调性,乐感好,音乐的节奏感、旋律感把握准确,有悟性,记忆力强。加之勤奋好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舞蹈水平有了明显长进,每次教新舞都是第一个学会,不久在舞蹈队中已是卓尔不群。每当老师要外出旅游,需缺席数日,必定先将新舞教会妻子,然后放心外出,后续事全权交予负责。
妻子是完美主义者,一个新舞跳熟后,必定请舞友用手机将自己的跳舞全程摄录下来,回家兴致勃勃一遍遍目不转睛反复观看,仔细琢磨,连细枝末节也不放过。每次看后总能找出瑕疵,下次跳时纠正,真是学无止境。有时我调侃:“你这么反反复复来回播放不觉得厌倦吗?”她听了一笑了之,依然我行我素,兴趣盎然地投入其中。
舞蹈队时常会参加街道组织的文艺演出,曾代表街道参加上海市第二届城市运动会广场舞大赛。队员们个个认真排练一丝不苟,团队的荣誉高于一切。
小区每年都要举办属于自己的“春晚”和“纳凉晚会”,对舞蹈队来说是件大事,更是展示舞姿风采的大好时机。从绿地舞蹈队选拔本小区舞友组成,一般提前两三个月开始排练。我家户籍地与居住地分列两个小区,属于“人户分离”。因两个小区隔路相望,近在咫尺,每到小区举办自己的“春晚”或“纳凉晚会”,两个小区都需要妻子参加,尽管格外忙碌,却乐此不疲,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成就感油然而生。
妻子作为“春晚”舞蹈队指导,负责整体安排精心策划。排练中编排队形、改编动作,耐心示范指导,使舞蹈队表演做到整齐划一,精神饱满,力争将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
记得那年演出《水兵舞》,戴红色贝雷帽、着水兵迷彩服、穿红色高筒靴。表演者个个英姿飒爽,柔中带刚,气宇轩昂,整个表演一气呵成,全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三八妇女节街道举办文艺汇演,《水兵舞》名列其中,再次得到了一致好评。
我将节目全程摄录了下来。到家后,妻子按捺不住迫切心情,立即在大彩电中反复观看,寻弊索瑕。其一丝不苟的态度,令我折服,这就是我爱习舞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