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调研工作开展以来,我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睦邻家园,精品四平”建设为抓手,认真履行“三个公共”职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小区楼道多走走,环境面貌多看看,居民情况多问问,期盼诉求多记记。
“心入”更要“见效”
走访中了解了居民的所思、所盼、所求后,就需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快速精准有效地解决好居民提出的问题。比如,针对老旧小区居民提出电瓶车充电难、乱拉电线给电瓶车充电安全隐患大的问题,先后为鞍一(3)、本溪路141弄等15个小区安装充电桩53个,缓解了居民电瓶车充电难的问题。
再如,针对老式公房没电梯,居民要求在楼道安装座椅,方便老人出行的要求,通过党建项目征询和实施,目前已完成第一批393个“爱心椅”的安装,惠及1.2万居民。楼道装上折叠椅,不占公共空间,又贴心帮助老人,居民们纷纷“点赞”,第二批“爱心椅”也已启动安装。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街道,要广泛宣传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努力营造氛围,共同肩负起建设生态之城的责任。同时,要继续抓好“五违四必”工作,推进“美丽家园”建设。
“见效”更要“满意”
让群众满意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调研中,排摸出一些居民区矛盾的苗头性问题后,我及时与区相关部门沟通,积极搭建平台,提前采取措施,把群众的满意度放在首位。
锦西路100弄8号幼儿园改扩建工程,由于工地与居民楼只有一墙之隔且房屋年久失修,周边居民对施工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噪声污染等反映强烈。于是我带领平安办、派出所、房办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实地踏勘了工地建设情况和周边居民房屋情况,了解居民的具体诉求。通过组建临时党支部的方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畅通居民沟通渠道,督促代建单位和施工单位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目前,周边居民情绪稳定,房屋也未出现受损情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将继续坚守初心,尽全力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让居民得实惠,在社区凝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