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共青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幢办公楼内,十位意气风发的民警正在接受同志们的祝贺。他们是平安上海建设中默默无闻的“守夜人”——监狱人民警察。
许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驻扎着15所监狱,包括百年老监提篮桥监狱、有坚守在皖南农场的白茅岭监狱,但要说起上海最安全的监狱,全国监狱工作者的目光都会望向黄浦江的北岸——上海市五角场监狱。这里已创造连续30年无罪犯逃脱和33年无重大事故发生的上海监狱安全运行最高纪录,在全国监狱名列前茅。辉煌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人民警察默默的坚守。
日前,上海市五角场监狱举办“十大平安守夜人”(1988-2018)颁奖典礼,对创造无罪犯脱逃30年安全纪录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
将安全底线作为监狱发展的“生命线”
30年无罪犯逃脱记录始于1988年。1988年8月19日,五角场监狱的一名罪犯在工作间隙盗取警服伪装潜逃,这不仅给全监上下敲响了警钟,也让民警开始重新审视监狱管理思路:监管安全和经济收入哪个更重要?这也是八九十年代,全国许多监狱都要面对的一个选择题。
“十大平安守夜人”中最年长的徐兆平回忆道:“当时上海监狱系统采取经济自主的管理模式,‘生产’成了监狱的第一要务,如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劳动生产,势必会影响到监管安全。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决定扭转重生产轻安全的管理思路,把工作重心放到监管安全上。”此后,徐兆平陆续将“监狱武警联动”“安全倒计时”“罪犯治理开发”等一系列管教计划提上日程,自此,五角场监狱按下了无罪犯脱逃的计时器。
记者了解到,上海作为全国仅有的连续15年无罪犯脱逃的省市之一,早在2009年就已经全面完成了监企分离,将重心调整至监狱安全和罪犯改造两项主要工作上。“90年代,有好几次监狱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民警队伍虽然有怨言,但我们都挺过来了。穿上这身警服不是为了发家致富,而是为了守护一方平安!我的梦想就是打造全上海最安全的监狱!”徐兆平说。
无私奉献 牺牲自己 换来城市安全
“守夜人”这一称谓形象生动地道出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特点——守夜。在“十大平安守夜人”颁奖典礼上,有这样两位民警无法到场,一位是已故司法部二级英模朱惠国、另一位是退休七年便患上重病的王中龙。
“惠国从穿上警服那天起就非常热爱这份工作,他也为这份工作付出了全部!” “叔叔为监狱安全奉献了几十年,落下了一身病痛,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作为平安申城的“守夜人”,为了守护千万平安夜,监狱民警们只能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夜,并为此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
据了解,五角场监狱每天都有超过20位民警通宵值班,在休息一天之后,他们又会穿上警服守护在监管安全工作的第一线,许多民警都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亚健康状态,甚至有几位民警积劳成疾,但他们像朱惠国一样为监狱安全事业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你跟民警讲福利、讲待遇、讲前途肯定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讲政治、讲使命、讲担当。”“十大平安守夜人”之一、常年奋斗在基层党建工作的田建荣说:“没有那股精气神,就干不好监狱工作!”
“将每一名罪犯都改造成守法公民”
自2011年以来,上海市五角场监狱向出监监狱和短期犯监狱转型,专门关押刑期最后三个月的成年男犯和刑期三年以下的短刑犯,在出监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极大贡献。
“十大平安守夜人”王晓军是上海首位出监监区长,同时也是全国出监教育工作的开路先锋。他表示:“能守住监狱内的安全是‘小安全’,能把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让他在释放之后不再犯罪,为社会做贡献才是监狱工作的‘大安全’、真价值。”
上海市五角场监狱占地面积仅为82亩,是上海最小的监狱之一,却成就了冠绝全市的安全纪录,几代人用30年实现了“上海第一”的大梦想。记者了解到,如今这所与新中国同龄的老监狱又有了新梦想:打造“全世界最安全监狱”和“全国改造质量最好监狱”,五角场监狱也正朝着这一新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