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9所高校开展合作
拓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模式

  ■记者 毛信慧

  本报讯 大学期间是学生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是其个体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期。但在该时期,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且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他们面临生活、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容易出现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近年来,不少高校尝试与医院开展合作,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近日,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与全市9所高校就心理健康医教结合工作进行集体签约。今后,医校间将整合资源,共同探索区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医教结合的相关机制,进一步拓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提升专业化水平。

  据了解,区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教结合试点项目自2015年正式启动,由复旦大学牵头杨浦区域内10所高校——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共同开展。此后,位于虹口区、宝山区、浦东新区的高校也陆续加入。该项目以预防为主,通过教育与医疗部门的分工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引导和干预。三年来,该项目共为各高校提供重点个案医疗服务、住院治疗、门诊随诊和医生驻点评估、干预服务500人次,保障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效果。

  在项目组的统一框架下,各高校还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探索。复旦大学利用附属医学院的优势,组织“新时代青年心理健康论坛”,不断扩展和挖掘医教结合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同济大学致力于为大学生提供从心理健康教育到精神卫生医疗服务的系统式服务,在对大学生的精神疾病识别与干预的培训方面尤为突出;上海理工大学则利用地缘优势,设立了“沪江医教杯”系列比赛和“沪江医教讲堂”,开展反歧视宣传品设计、心理知识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上海体育学院心理班的40余名学生利用暑假,来到区精神卫生中心,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此外,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的趋势,区精神卫生中心多措并举,新增临床心身医学科。该科作为高校心理健康医教结合的试点实践,以心理治疗的半开放式病区为特色,主要采用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为心身疾病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此次签约将更好地整合多方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创建社会心理卫生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提供一个有力的参考。”区精神卫生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拓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模式
五角场镇:迅速处置无证养鸽
图片新闻
杨浦区拟任干部提任前公示
近千名顶尖高手将参与角逐
推进垃圾分类全程体系建设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拓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模式 2019-04-11 2 2019年04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