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风明月一行诗

  ■许军展 文

  风声摇醒树影,树影起身,披月色,看见伊人在水一方。

  在最美的草木间坐一坐,听听风,看看月。这是多么美的事。也许太诗意了,与日常,与朴素人间,显得过于缥缈。也许又是因为,明知皆是俗人一个,此生欠着一份诗债,便要借了清风明月,所以见草见木,自然便有了草木清香;看风看月,水轻风,月冷露,更懂得清风明月照身是多么丰盈的美。

  云有了诗意,自铺小径,接一个山中客,招待一席云水谣;雨有了诗意,自会牵起小巷,等一个撑着油纸伞的人,用两行韵脚,滴滴答答走两行肩并肩的背影。

  清代学者袁枚曾记录过小时候的一件事,读来特别温馨。幼时袁枚家里没书,借了《文选》,读到《长门赋》一文,好像读过似的,还有《离骚》也是这样的。袁枚惊叹,难怪有谚语说“读书是前世事”,并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来说明一个人与诗书的前世之缘。

  我第一次看到这则记事,一直在那几行诗句里发呆。特别是这一句“读书是前世事”。难怪世间有那么多美好的遇见,总有似曾相识之感。

  在这个世界上,有时我们什么也不缺,缺的就是一颗诗心一份诗情。让生活多几页安静的诗稿,一定比熙熙攘攘沸沸扬扬的名利更美;让光阴多几行干净的诗句,一定比是是非非风风雨雨的纷争更暖。

  我曾想,将来也许我能如愿以偿地拥有一家小小的书店,古朴装饰,养些花草,书架上的书,我会每一种买两本,它们相依相偎,摆在一起。也许,也许有一天,会有两个人,同时拿起了其中一本,那将是多么美好的诗意。

  想起沈复曾寥寥几笔写过的山林野牡丹,“二三月花,至八月复复花累累细如铃铎,素瓣,紫晕,檀心,圆而大,颇芳烈”。虽是素笔心语,却因为热爱,看得才细腻,只绘它颜色,描它样貌,都觉得美到极致了。所以沈复才写“山林不断四时花”的句子,大概人心也可作诗意吧,好风好水,自在心间。

  我一直也愿意做这样一个走向自己内心的人,也许是为了看看清风绕满的花枝,走一走白云搭起的石阶,也许是为了一页某人留在心中的诗稿。美的诗,在纸上,也在眼睛里。青山是诗,幽月是诗,微风,细草,又是诗,木兰坠露,秋菊落英,白云抱溪石,清风吹花影,哪个不是诗。

  人生难得的乐事,大概就是,闲下时间,静静看花,走在路上,偶尔看云。让草木为宅,让身体里住着一个诗人,让路走成一行行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专题
   第06版:民生·社会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眼前飘过唐朝的云
红岩铸丰碑 英魂启后人
伊人
清风明月一行诗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清风明月一行诗 2019-04-23 2 2019年04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