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七村居民区党总支委员、睦邻家园理事会会长、业委会副主任、平安志愿者、绿化护绿志愿者、消防志愿者、爱心帮困志愿者……退休后本该安享晚年的王树忠却身兼“数职”,协助居委会、业委会等开展各项活动。8年来,他积极参与社区事、关心社区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服务居民的“贴心人”
延吉新村街道延吉七村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小区,居住人口较多。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增加,小区现有的车位已不能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2016年以前,“抢车位大战”每天都在上演。
延吉七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施菊介绍,抢车位导致居民关系非常紧张。在此背景下,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直面社区顽疾,决定协同破解停车难题,作为业委会副主任,王树忠也带领党员志愿者参与进来。“小区共有500多辆长期停放车辆,而停车位只有350多个,供不应求,但我们发现,这500多辆车中有一部分是外来车辆,它们抢占了小区的停车资源。”王树忠告诉记者。
针对以上情况,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经讨论决定在小区出入口安装电动道闸,实行“一车一杠”管理,还车位于业主。王树忠还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协助物业挨家挨户上门核对车牌,“我们对有车辆的住户进行了信息登记,我向物业提议,为本小区车辆发放停车证。有些居民经常不在家,我们就多跑几次,有的居民不理解,那就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经过入户核实,王树忠和党员志愿者们大致梳理出约400辆车是小区业主车辆,通过错峰停放等方式,小区现有停车位基本可以满足这些居民的需求。
2016年3月,延吉七村正式实行“一车一杠”,王树忠带领党员志愿者做好车辆进出记录,“有停车证的,我们会予以放行。没有停车证的,我们会进行询问,如是本小区业主车辆,就现场登记信息,发放停车证;如是外来车辆,就做好解释工作,拒绝其驶入。”在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王树忠共发动组织了60多名党员志愿者坚持早晚高峰时段在小区门口值守。最终,延吉七村的车辆秩序明显好转,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尽心尽责的“义务园丁”
延吉七村内有一个“红色港湾幸福绿光玫瑰园”,这个小花园与小区同期建造,但因长期无人打理,园内杂草丛生、花朵凋零。直到2017年,延吉新村居民区党总支成立了5支党员队伍开展美化家园行动,王树忠负责花园的绿化工作,成为义务园丁之一。
对园艺一窍不通的王树忠努力自学,掌握了一定的养花知识,在党员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支持下,他带领党员们撸起袖子、拿起铲子,除草、修剪、施肥、浇水……经过悉心养护,这片玫瑰园已成为居民最爱“打卡”的社区公共场所。
施菊告诉记者,这个玫瑰园也是“党建玫瑰园”,“居民区党总支经常在此开展党员组织生活以及党员服务群众活动,邀请有摄影特长的志愿者提供‘移动照相馆’服务,为社区骨干、老党员、老干部、百岁老人定格生日、结婚纪念日等幸福时光;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举行党建书本展示、党建知识咨询、党建楼组自治经验交流等活动,让小花园成为党建工作的新阵地;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组织老干部、志愿者骨干和区域共建单位水丰路小学分校的学生们开展创全文明宣传和清洁家园行动等。”
志愿服务的“领头羊”
楼组整治、美化家园,进博会护校,在主要路口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蓝天下的至爱”募捐……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都能看到王树忠的身影。
目前,生活垃圾分类是全市都在推动的一件大事。如何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王树忠有自己的想法,“居民们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作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一名党员,我在从自身做起的同时,还要成为宣讲员,让垃圾分类知识‘入耳、入脑、入心’。接下来,我将发动党员、志愿者在各自所在楼组开展入户宣传,并在投放时间段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指导。”
施菊告诉记者:“社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王树忠的身影,每次他都是第一个站出来,无怨无悔地付出。”“一个党员一面旗”,是王树忠最常说的一句话,在他“多重身份”的背后,是一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不忘初心,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