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湄潭举行
精准对接 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

  ■记者 王修远 文/摄

  本报讯 云贵高原大娄山的南麓,有一片被称为“云贵小江南”的秀美之地——湄潭,这里有世界连片面积最大的茶园,这里的村民或以茶为业,或因茶而富,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日前,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遵义市湄潭县开幕。以“黔茶出山·风行天下”为主题,历时两天。设国外馆、省外馆和省内馆特展,展馆面积达4500平方米,集中展示国际名茶、国内名茶和省内名茶,100多家国内外涉茶企业参展。

  上海馆由杨浦区人民政府承办,设于湄潭茶博会展中心B馆,展览面积约450平方米,除了传统茶叶还有新型茶饮、包装设计、智能机器等展出,其中不乏联合利华、乐乐茶、东方购物等企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馆内一台智能泡茶机吸引了消费者驻足。给机器注入纯净水后,将一颗胶囊茶叶放入机器顶端,机器会算出适合茶叶的水温,成功出水后,短短20秒时间一杯功夫茶就泡好了。

  参展商告诉记者,中国人习惯以茶会友,但很多简短的业务洽谈追求效率,往往业务谈好了茶还没泡开,这种新型冲泡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此外,本次茶博会还新增了“穿越茶海”特别赛事,吸引了来自全世界3500余名选手报名参与。参赛者在万亩茶海中,闻着茶香、同场竞技,畅快奔跑。

  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早几年由于传统渠道销售单一,信息不畅和交通闭塞,农户收益并不高。去年,上海市对口地区农特产品展销会上,道真蔬菜签订购销合同3130吨,销售金额达到1485万元;上海电视购物平台——东方购物也对“遵义红”“湄潭翠芽”茶叶进行电视直销,节目播出后销售十分火爆。依托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既打开了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为贫困人口带来增收,又满足了城市人群的消费需求,从田间直达餐桌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得安心,实现了消费扶贫产销精准对接。

  据悉,2013年杨浦区与遵义市正安、道真、湄潭三县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多年来,“扶贫攻坚”进程不断加速,杨浦与遵义三县围绕基础教育、卫生医疗、人才培养、劳务协作、产销对接等开展多方面对口帮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杨浦两批援外干部先后踏上遵义,挂职锻炼,期间也涌现出了像“卖菜书记”周灵帮助贫困农民增收脱贫的先进事迹。而贵州地区的绿色农副产品也陆续走进上海,获得市民的青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焦点
精准对接 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
杨浦时报焦点04精准对接 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 2019-04-25 2 2019年04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