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吉新村街道深入社区走访查看 根据居民区实情制定改造方案
立足居民需求 打造个性化的“美丽家园”

  ■记者 杨晓梅

  “前几天下雨,我家房顶也没有漏雨,现在住得特别安心。”最近,家住控江七村16号的杨阿福老先生,终于不用为屋顶漏雨烦恼了,而这一变化得益于延吉新村街道在控江七村推进的“美丽家园”建设项目。

  去年下半年,经过深入社区走访查看,延吉新村街道在辖区17个居民区中率先选出舒兰路61弄、控江七村、控江西三村、延吉二三村、延吉七村,5个改造条件相对成熟的老旧居民区作为首批“美丽家园”建设居民区,在做好外立面、楼道内墙粉刷,线路修整,管线入地,铺设沥青路面等规定动作同时,还根据居民区实际情况、居民现实需求,开展屋顶修缮、规划停车位、打通生命通道、门卫室改造等自选动作,努力为老小区居民营造更加靓丽、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老旧小区面临修缮困境

  控江七村居民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共有29幢房屋,顶楼居民228户,房屋建筑年代久远结构复杂,小区屋顶普遍出现渗漏水、屋檐边缘脱落、天沟堵塞等情况。

  家住54号的高阿姨是小区几十年的老住户了,一到梅雨、台风季节,家里屋顶墙面就严重渗漏水,室内墙面也因此生出了一个个大块的霉斑,屋子里弥漫着霉菌的味道,伴随着一家人的呼吸道疾病反反复复。望着墙上挂着的湿度计,高阿姨无奈地说道:“我们家一年里面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蘑菇房’”。有一年,半夜下大暴雨,由于屋顶天沟损坏排水堵塞致使大量雨水倒灌,高阿姨半夜起来发现家里发了大水,一家人赶快拿起脸盆往外舀水,等弄好天也亮了。后来每逢暴雨天,高阿姨一家就如临大敌,生怕类似情况再发生。

  85岁的杨阿福老先生家里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自从五年前屋顶出现渗水情况,老先生家的墙面上、橱柜里长出了霉斑,就连家里的木门也因为雨水长期浸泡出现了变形,这些年来他一直在跟小区物业协商,但物业因缺少专业的维修人员和维修工具而迟迟没有行动,这也成为独居的杨老先生的一块“心病”。

  控江七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晓君表示:“顶楼的居民们多次尝试通过各类途径进行修缮,但由于建筑结构、施工工艺及经费等多方原因,效果总是不理想,加之小区原本的路面、绿化等基础设施也日渐破旧,居民们对‘美丽家园’建设的需求非常迫切。”

  一揽子解决老房硬件难题

  去年5月当选为居民区书记的吴晓君,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件居民区大事就是进行“美丽家园”建设项目的居民意见征询。“得知‘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即将启动,居民们非常高兴,不仅同意率达到了93.7%,还主动建言献策,对施工方案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去年年底,施工单位正式进驻控江七村小区,据施工负责人樊汉达介绍:“通过分批次施工,我们目前完成了24栋居民楼的外立面粉刷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居民提出的屋顶漏雨、墙面渗水、雨棚损毁等问题,我们施工工人都会通过铺设防水卷材、修理加固等方式帮忙解决。”

  目前,高阿姨、杨老先生家的屋顶都已经修缮完毕,杨老先生家变形的木门也在独居老人关爱员的帮助下换成了结实的防盗门。据悉,小区外立面粉刷工程也将在近期结束,这意味着小区屋顶修缮工程将在汛期来临前全面完工。

  而在接下来的“美丽家园”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吴晓君也有自己的想法,“以‘美丽家园’建设项目为契机,依托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与施工单位每两周一次的例会制度,居委会计划在施工中提出一些改造需求,(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比如在小区出入口醒目位置设置宣传栏,为爱好种花的居民辟出一块专门的区域,对部分居民楼一楼门前的存在安全隐患的门廊进行改造等。”

  记者了解到,不只是控江七村,在“美丽家园”建设中,街道会根据每个居民区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改造,包括老旧小区停车位规划、生命通道打通、门卫室改造、信报箱翻新、增设残疾人坡道、健身器材翻新等,切实帮助解决老旧居民区在硬件方面存在的难题。不仅如此,为避免二次施工对居民造成的影响,街道管理办也将社区“微更新”项目嵌入其中,延吉二三村中心花园改造工程将与“美丽家园”建设项目一并实施。

  据悉,今年9月底,街道首批“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将完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立足居民需求 打造个性化的“美丽家园”
市人大常委会来杨浦调研旧区改造工作
落实国家战略上有新突破 增强发展新动能上有新进展
区政协常委专题协商会建言深化“四大品牌”建设
“阅读瞬间”致敬改革先锋
报头
杨浦时报一版要闻01立足居民需求 打造个性化的“美丽家园” 2019-05-16 2 2019年05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