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报周末·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撑起一片蓝天 播撒关爱阳光
杨浦区残疾人轮椅报告团成员重温入党誓词。
全市首家“自闭症康复联盟”在杨浦成立。
杨浦区残联获上海市第四届辅具职业技能竞赛获一等奖,并代表上海参加全国竞赛。
杨浦区残疾人在五大协会迎春联欢会上朗诵《我与残联30年》。
残疾人在杨浦区残障人士康健苑内接受专业运动康复训练。

  走进杨浦区残联办公大楼,墙上一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宣传版面格外醒目。区残联正是怀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的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实民生保障,提升康复服务,全力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为全区7.6万名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用心”吹散生活的雾霾天

  聚焦特殊民生保障,聚焦合法权益维护,帮助残疾人走出生活的阴霾,走进阳光,这始终是区残联关注的焦点。

  小新(化名)是大学财会本科毕业的聋哑人,因企业转制关闭,一下子断了生活来源,一家人生活发生困难。区残联主动介入,为其联系坐落在新江湾城的一家民营企业,小新被录用专做财务报表,发挥她的专业特长。单位还另请一位“联系人”,专门与税务等部门联系,免除小新交流不便的苦恼。据了解,去年区残联共推荐79名残疾人实现社会就业和再就业。除了小新这样精准对接的案例,区残联还与区人社局、东方有线等企业联手举办招聘活动6场,开设技能培训项目20余期,首次尝试与喜马拉雅FM平台合作,举办两期残疾人网络播音培训班,探索“互联网+”居家就业新模式,3名残疾人签约成为平台网络播音员,着力构建起“职业培训+就业指导+重点帮扶+动态跟踪”四位一体的就业精准帮扶机制。

  杨浦区残疾人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团由8名来自不同律师事务所老中青专业律师组成,自去年“全国助残日”成立以来,他们以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为己任,为辖区内面临法律纠纷的残疾人风雨无阻地奔走,不厌其烦地解释,避免了一场场法庭上唇枪舌剑的“激战”,用“法律武器”为残疾人的关爱服务加上一道理性光芒,共办理法律援助、调解、咨询案例57件。

  据悉,去年区残联投入资金9523万余元,用于向全区4万余人次残疾人发放交通、护理、生活补贴,向2.6万人次困难残疾对象开展日常助医、助困、助学、助行帮扶和节日慰问等。实施健康体检、居家养护、家庭无障碍改造三项政府实事,服务8025人次,全面织牢残疾人民生保障网。

  风雨过后,有道康复的彩虹在守候

  走进殷行社区健身(健康)中心,在一楼的“杨浦区残障人士康健苑”,你可以看到来自附近居民区的残疾人正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宽敞整洁的康健苑,摆放着垂直律动沙发、轮椅全身垂直律动平台、多功能律动动态步态训练器等健身器材。自去年7月街道健身中心正式开放以来,已成为许多残疾人每天必来“报到”的“运动之家”。在专业老师的科学指导帮扶下进行康复锻炼,经过一段时间,许多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激动之余送来了一面面锦旗,其中一面锦旗书写着“康健佳苑温馨港,科学建设身体强”的大字。

  “运动康复+医疗康复”双轮驱动,这是区残联在深化康复服务实践中率先提出的概念,经过殷行社区残障人士康健苑的经验探索,区残联有计划依托社区健身房、睦邻中心等,以嵌入式服务形式,进一步拓展运动康复服务规模,帮助更多残疾人提升生命质量。

  与此同时,区残联也加快驱动“医疗康复”这只轮子。据了解,在去年底出台《杨浦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目前,第一康复医院控江分院的“全区综合性康复服务平台”、高发病种病人“疾病治疗—残疾预防介入—康复服务”精准对接机制、社区康复站点设施设备升级、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项目正稳步推进,未来一张立体化、多层次、全过程、信息化的康复服务网络将为残疾人带来希望。

  同一片蓝天下,奏响生命强音

  去年国庆节前,一场“身残志坚创佳绩,同为祖国谱新曲”演讲报告在定海路街道举行,精彩的报告引起全场听众的强烈反响。这是杨浦区“残疾人轮椅报告团”进社区、进学校开展宣讲活动的一个缩影。

  “轮椅报告团”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婷、市自强模范房金妹、市促进就业先进创业者带头人吴解腾等10名残疾人组成。自2017年成立以来,报告团成员用自己的感人故事,向居民和学生作了《为国争光,义无反顾》《爱心点点,温暖人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等紧扣时代脉搏、揭示人生真谛的生动演讲,不仅弘扬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激励了广大居民爱党爱国、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除了“轮椅报告团”的成员们,杨浦区的残疾人也将用精彩的述说、多姿的身影歌颂祖国、感恩祖国、祝福祖国。近年来,从“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宣讲进社区活动到“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赛、摄影风采活动,再到“残健融合、拥抱阳光,共圆中国梦”全国助残日主题宣传活动,区残联举办的一系列扶残助残活动始终将残疾人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与共圆小康梦的目标紧密结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杨浦的广大残疾人正在残联和残疾人专门协会的桥梁连接和纽带牵引下,用自强不息的强音奏响“幸福杨浦”的曲目,在琴弦间传递指尖的温度。

  爱的暖流汇聚和煦阳光

  今年“世界自闭症日”,杨浦区自闭症康复联盟成立启动仪式在新华医院举行。区残联会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杨浦区扬帆学校、杨浦区鞍山幼稚园、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杨浦区五彩鹿自闭症儿童服务中心、禾基(上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舞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成立全市首家“自闭症康复联盟”。同时设立“星宝关爱”专项基金,得到了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禾基(上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的热烈响应,共同为“星星的孩子”播种一颗光明的太阳。

  奋战在扶残助残一线的专职助残员,更是以自己特有的经历和亲身的感受发挥特殊作用。新江湾城街道助残员小陈,自2004年担任时代花园居委会助残员起,就以满腔的热情关心照顾双目失明的戴阿姨、一级肢残的徐阿婆,还经常带着女儿上门看望。时间久了,工作对象多了,身上担子重了,她把压力化为动力,不仅关心关注老人,而且关心关注80后、90后;不仅关心生活,而且关心精神上的安抚,还建立了“残友之家”微信群,相互交流,相互鼓励。

  家住殷行社区的小严(化名)是一位智力四级残疾人,自幼母亲离家出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父亲也在2009年病逝,其他家属均在外地。今年元宵节前,他因肺炎住进医院,在住院期间又被查出左脚趾溃烂有截肢的可能。助残员立即向街道反映,由此打响了“大会战”的战役。由医院负责会诊制定治疗方案,街道会同社区医院和所在居委会制定康复方案。出院后,居委会助残员每天监督他的饮食和服药,社区医生定期上门检查身体指标,直到小严完全康复。

  大爱的天空下,这一股股爱的暖流在杨浦的大街小巷流淌。走在残健融合,共奔小康的路上,天空蔚蓝,阳光和煦,白云有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专题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7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撑起一片蓝天 播撒关爱阳光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专题02撑起一片蓝天 播撒关爱阳光 2019-05-18 2 2019年05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