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文学大师聊天谈心
《远处的青山》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人民文学出版社

  青少年读者对外国散文并不陌生。中学语文课本里就有帕斯卡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罗素的《我为何而生》、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西蒙诺夫的《蜡烛》、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以及梭罗的《瓦尔登湖》(节选)等等。

  青少年读者对散文这种体裁也有所了解。因为语文老师肯定会讲: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与韵文(诗词歌赋等)相对,后者则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散体文章;这种散体文章不受音韵节律拘束,取材广泛,结构自由,篇幅短小,笔法灵活,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可抒情,可言志,可论理,通常还可以兼而有之,夹叙夹议,或寓理于事,或融情于景,或托物咏志,或借景抒怀;按其内容和特色之不同,散文又可分为杂文、随笔、游记、特写、小品文和演说词等。

  优秀的散文常被称作美文,无论是叙事寄情、论理抒怀,作者往往都是在向读者吐露心迹,或者说是在与读者聊天谈心。这种美文应随心所欲地躺在草坪上读,坐在树荫下读,蜷伏在飘窗里读,斜倚在床头上读,甚至在机场码头也可以任意翻看,在地铁车厢里也可以随心赏阅。正如爱默生所说:“书籍本为学者闲时所用。”

  另外,青少年读者和成人读者一样,对所读文章也是各有所好,虽然编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外国散文都是上乘之作,但却不能保证都能为每个学生所喜好;而且课本中的外国散文篇目有限,学生不能按自己的兴趣去选读。据调查,有少部分学生对课本中的某些外国散文“不感兴趣”,觉得“难以理解”。对这部分学生,老师当然要加强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但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曾说过:就像父母不能强迫子女吃他们不喜欢的食物一样,老师也不能强迫学生读他们不喜欢的读物。

  人民文学出版社选编这本“外国经典散文青春版”的目的,就是要让青少年朋友多有一本在闲时能任意选读、随心赏阅的书。这本书你不必从头读到尾,读时也无须刻意去想什么技巧和寓意,就像品菜一样,你可以随手翻开一篇,先品尝几句,觉得有滋味就接着往下读,觉得无味则另外翻开一篇。不过,品菜和赏文毕竟有所不同,一个人的口味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但同一篇文章,今天读来觉得无趣,说不定明天就会读得津津有味。

  《外国经典散文》共收录了20个国家85位作者的90篇经典华章。荟萃了培根、蒙田、卢梭、歌德、海涅、梭罗、爱默生、泰戈尔、纪伯伦、屠格涅夫等文学大师的散文名篇。这些散文风格各异,但都可谓大师们与读者的“聊天”或“谈心”,或向你讲述一段往事(如切斯特顿的《躺在床上》和茨威格的《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或对你披露一种心境(如黑塞的《归途梦》和夏多布里昂的《别了,法兰西!》),或为你描绘一处风景(如法朗士的《塞纳河岸的早晨》和蒲宁的《静》),或与你讨论一个问题(如培根的《谈读书》和伽利略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这些散文可带你去到另一个国度,或领你进入另一个时空,去听一些睿智的异国长者给你讲自然之秀美、万物之玄妙、宇宙之奥秘、人生之真谛、大千世界之风起云涌、人类历史之波澜壮阔,或讲一丝离愁、一缕情思。记得日本作家厨川白村曾说:散文就是把平日里与好友的任心闲聊照原样移在纸上的东西;而培根在《论友谊》中则说:只有在好友跟前,一个人才可能倾吐其忧伤、欢乐、恐惧、希望、猜疑、忠告,以及压在心头的任何感情。由此可见,散文实际上是作者感情的物化,真可谓“情动而言形”(《文心雕龙·体性》),“情动而辞发”(《文心雕龙·知音》)。

  倘若我们把这些外国的文学大师也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听他们与你聊天谈心,那么,他们描写的青山碧水也会净化你的心胸,他们抒发的豪情壮志也会升华你的灵魂。有朝一日,你也可以像高尔斯华绥在《远处的青山》里描写的那样,“躺在草上,听任思想自由飞翔”。读优秀散文的乐趣,真可谓:“登高岸濒水伫观舟楫颠簸于海上,不亦快哉;踞城堡倚窗凭眺两军酣战于脚下,不亦快哉;然断无任何快事堪比凌真理之绝顶,一览深谷间的谬误与彷徨、迷雾与风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与文学大师聊天谈心
悦读汇
从“乌合之众”到“笑傲江湖”
更正声明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悦读03与文学大师聊天谈心 2019-05-25 2 2019年05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