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上下楼难”成为居住在多层无电梯住宅中的居民,尤其是年迈居民的烦心事、揪心事。
记者近日蹲点区房管局、政通路100弄、东银茗苑等点位,记录下“关于加装电梯的那些事儿”。
政通路100弄27号楼的幸福工程
“前两天恰逢中考、高考,加装电梯停工了,现在电梯怎么还不开工呢?”“这两天入梅,要下暴雨,工程暂时还没开工……”在这个名为“政通路100弄27号幸福工程”的微信群里,居民们最关心的就是加装电梯的进展情况。
走进政通路100弄小区,来到位于小区最后一排的居民楼,一栋离虬江河道不到七八米的老房子正“试水”加装电梯。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电梯工程已初见雏形,深达2米的钢筋混凝土地基已经打好。据施工单位佰家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业务主管沈雪兴介绍,接下来,施工单位将在现场架起高达20米的钢结构,以作为电梯运行的支架。
看着电梯梦一步步照进现实,住在7楼的住户贾敏连连感慨过程的艰辛。她介绍,政通路100弄27号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梯两户的老公房,一共住着7层共14户居民,其中80%的家庭都有老人。在她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楼内住户中年龄最大的居民顾茂生。顾老伯今年91岁了,住在三楼的他,平时轻易不下楼,每次上下楼都要歇上两趟,而他87岁的爱人,因身患糖尿病行动不便,已经整整三年没有下楼了,下楼散散步、晒晒太阳成为楼中老人们最简单也最奢侈的愿望。
2017年,外区加装电梯成功的消息陆续传出,27号楼居民加装电梯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政通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许之曦告诉记者:“那时候,居民每次到居委会聊天、量血压的时候,都会跟我们说,‘哪个区正在加装电梯了,听说又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了,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加装一部电梯呢?’”
鉴于此,居委会将27号楼加装电梯形成了议题,通过小区居民协商议事平台——“百脑汇”议事堂集思广益。与居民沟通后,贾敏被推选成了牵头人,成立了27号楼组加装电梯自治小组。自治小组的成立,迈出了加装电梯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就遇到了第一道难关:居民意见征询。低楼层的居民觉得花钱太亏,高楼层的也有人觉得自己年轻,用不上电梯,甚至还有居民以“装电梯影响风水”为由,将自治小组成员拒之门外。
为了做到让每一户居民都满意,自治小组在街道、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施工单位等多方参与下,将工程方案不断完善。贾敏介绍道:“综合居民意见,我们最终决定将电梯安装位置放在楼梯口的窗户处,建成后窗口处将开出一个门作为电梯出入口,此外,电梯出入通道的一侧采用钢化玻璃,在不影响居民采光的同时,还形成了俯瞰虬江和江湾体育场的绝美风景。在资金筹措方案上,我们决定一二楼不出资、不使用电梯,从三楼开始,各楼层依次出资10%、15%、20%、25%、30%。历时整整一年,通过多次上门谈心协商、打‘感情牌’,14户居民全部在意见征询书上签字。”
有了全体居民的同意,意味着加装电梯工程开始步入实质性的开工阶段,在区房管局、街道等相关部门的保驾护航下,工程又相继克服了施工红线、污水管道搬迁等难关。在这个过程中,居民、物业、居委会、施工方建起了“政通路100弄27号幸福工程”的微信群,群内每一次响起的消息提示音,都是居民对电梯的企盼。
加装电梯工程的主力是谁?
“我们小区都是7层楼的房子,老人实在爬不动啊,来帮帮忙呀”“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的小区?”……每有老房加装电梯的消息传出,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加装电梯工程的主力到底是谁?早在2016年就已经成功加装电梯的东银茗苑小区的案例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东银茗苑小区是建于2000年的商品房小区,小区多为12层、15层的小高层电梯房,唯有1号和18号楼只有6层楼,因此没有安装电梯。2015年,两栋楼的住户开展推动电梯加装事宜。
住在18号楼5楼的胡阿姨告诉记者,回想起当初加装电梯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胡阿姨和爱人都70多岁了,爱人腿脚不好,上下楼很不方便,安装电梯的需求最为迫切,后来在3楼濮先生的帮助下,电梯加装工作由此展开,同样经过资金筹措、意见征询、手续申办、工程施工等过程,居民们的“电梯梦”终于实现。从2015年起担任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周丽娟将整个加装过程都看在了眼里,她告诉记者,“两部电梯加装成功完全是居民自己协商,自己推动的。”
前不久,在区房管局发布的《杨浦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杨浦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加装电梯申请主体是加装电梯房屋业主或者房屋所属小区业主委员会。五角场街道自治办副主任科员赵颖星这样向记者普及:“加装电梯工作需要居民迈出第一步,居民自治是整个工作的核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有了加装电梯的想法,政府部门如何回应呢?区房管局城市更新科负责人陈颖表示,加装电梯工作的主要矛盾还是集中在居民意愿协调上,对此,政府也有了进一步动作,“杨浦最近成立了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市场监管、房管、街道等多部门,各部门各尽其责,有序推进全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12个街道对应成立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推进工作小组,在各街道房办设立加装电梯指导中心,参与到意愿征询、业主协商、矛盾化解等具体事务中。”
在开展“规定动作”的同时,各街道也有着各自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自选动作”:五角场街道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参与,成立了全区首家专业服务加装电梯的社会组织——房家美加装电梯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异议调处、项目规划、手续办理、后续维保、运营方案等多方面专业服务;殷行街道正在开展加装电梯地图的绘制工作,对辖区内273幢达成初步意向具备初步踏勘条件的楼组逐一开展现场踏勘工作,目前,殷行北块已完成了加装电梯地图的绘制工作。
好的经验、做法就要进行复制推广。陈颖表示,区房管局最近也在观察和扶持一批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实施单位,来帮助居民推进加装电梯的工作。同时,区房管局还要求各街道在辖区内开展居民加装电梯意愿的排摸工作,对有安装条件的门洞主动跟进,提供服务。
在各方助力下,老房加装电梯驶上“快车道”,从以前的寥寥几例到如今的“多点开花”。据了解,截至6月上旬,全区加装电梯立项项目24个,加装电梯数量32台,涉及居民573户。其中,3个项目已竣工交付使用,8个项目处于施工阶段,余下13个项目正在办理建设程序相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