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让许多人失业吗?人类的大脑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当我们拥有更多的数据,更强的算力,会发生什么?当城市被完全数字化,将会产生怎样的创新能力?当我们攻克了疾病,还应如何提供足够的关怀?……
关于未来,每个人都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科技的每一次突破,都推动着这个世界离我们想象中的未来更近一点。7 月27、28 日,由杨浦区人民政府指导、造就主办的2019未来大会在互联宝地和长阳创谷举行。
人工智能放大人类认知
“我——是——AI, 特伦斯·谢诺夫斯基用深度学习制造了我,欢迎来到未来!”踏着机械的步伐,说着机器音,夸张地挥舞着双臂走上舞台,在7月27日举行的主题演讲中,美国“四院院士”之一、“脑计划”项目领军人物特伦斯·谢诺夫斯基(Terrence Sejnowski)用幽默的方式告诉人们,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变成部分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究竟是如何走到现在的,它进化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它将走向什么方向?早在1986年,作为玻尔兹曼机的共同发明人之一,特伦斯·谢诺夫斯基把神经网络带入到研究与应用的热潮,将深度学习从边缘课题变成了互联网科技公司仰赖的核心技术,实现了人工智能井喷式的发展。作为深度学习领域的先驱和奠基人,由谢诺夫斯基来回答这一问题,是最合适不过了。
“如果要了解现在正在发生什么,可以回头看一看250年前的工业革命。”在谢诺夫斯基看来,工业革命让一个普通人可以完成之前一百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但同时,也让农村的孩子有机会到城市,到工厂里工作。为了用好这些机器,维修这些机器,创造新的机器,工人们又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些都是在农场里得不到的。“现在我们正经历着同样的一种革命,只是现在的革命不是关于身体的能力了,而是关于我们的脑力。”比如无人驾驶的出现,会让出现在市中心的车辆减少,因为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城市外围停放。此外,道路也需要重新规划,大量停车空间将会被高效利用,人们的通勤时间将大大减少。尽管司机会被取代,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职业,如安全监测、数据清理、传感器技术供应链等。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人工智能无疑将对社会和个人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你无需担心谁将接管你的工作。”谢诺夫斯基认为,就像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放大了物理能力一样,人工智能也会放大人类的认知能力,人工智能会让你更聪明。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诊断疾病的准确率在92%左右,但就不需要医生了吗,并非如此。如果让人工智能和医生一起工作,诊断准确率就能增加到98%,这使人类成为更好的医生。可见在未来,人与机器将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AlphaGo并不知道自己在下棋
“从巴普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到斯金纳的老鼠,科学家曾经像训练小狗一样训练人工智能。今天的人工智能被称为‘窄人工智能’,就像学人话的鹦鹉,而我们未来要做的是‘通用人工智能’,应该像聪明的乌鸦一样。”复旦大学客座教授、数据科学50人成员邬学宁分享了对人工智能未来路径的展望。
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设想,邬学宁讲述了鹦鹉和乌鸦的故事。日本街头的一个摄像头,拍到一只聪明的乌鸦吃坚果的全过程。它在路上发现一个坚果,但是自己砸不碎,它会把这个坚果放在马路当中,希望往来的车压过去把坚果压碎。但是路上的车很多,一不小心,也许去拿坚果的时候自己也会被车压死。怎么办呢?这时,乌鸦又发现了红绿灯,当红灯亮的时候,车会停下来,趁着这个时机去吃坚果就是安全的。“我们将来要做的人工智能应该是乌鸦,而不是今天的鹦鹉。”
“击败柯洁的AlphaGo虽然棋下得很好,但它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下围棋。”邬学宁指出,很多人担心AI有一天会超过人类,其实这种担忧有点杞人忧天。目前深度学习的本质是建立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过程,使错误最小化,这种最小化只是数学上的最小化。表现完美的神经网络其实并不真正理解其执行任务的意义。
智慧城市是提前解决问题
斯蒂芬·戈德史密斯(Stephen Goldsmith)曾是纽约市副市长,为纽约建立了第一个市长数据办公室,让纽约成为一个以数据为驱动的智慧城市。他目前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领导着一项长期的创新项目:如何通过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为城市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社区运营联系在一起,帮助政府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在本次大会上,戈德史密斯带来对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畅想。
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工作,戈德史密斯举了个例子。纽约有一个呼叫中心,每年接到3万个电话,很多电话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提供解决方案。但并不是说这些人就会被解雇,他们可以去解决别的问题,比如做更多的研究工作。“未来人工智能和政府是合作关系,我们会把一些常见的、普遍的、重复的工作外包给机器来做。”
在戈德史密斯看来,智慧城市是要提前解决问题而不是事后解决问题。那政府如何才能快速反应呢,这就要依靠大量开放的数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来源,就是GPS。比如纽约政府就曾通过GPS数据发现,97%的纽约黄色出租车在曼哈顿和机场接单,这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未得到服务的弱势群体。戈德史密斯指出,未来智慧城市中,互联互通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要利用各部门的合作,打造基于平台的信息集成,共同解决城市问题。以市民为中心,以人为本,这才是未来市政的重心。”
本次未来大会以“回归本源”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神经科学、疾病治疗、虚拟现实等热门话题,并发布了“向未来提出的100个问题”,将在下一年的未来大会上予以回应和解答。未来大会连续选址上海杨浦亦有其深意。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志俊表示,百余年前杨浦这片土地曾经开创中国工业之先河,百余年后的今天,杨浦已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我们希望通过‘未来大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杨浦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