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常效,做好日常工作
持续自我加压,做好统筹协调。今年,重新调整街道创全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认真做好2019年区各次创全实地测评迎检工作,督促各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发挥综合巡访团作用,开展同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截至目前,已编发《五角场街道2019年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专报》73期,及时反映巡查问题反馈和整改情况等。对标对表,细化全年进度安排,明确各项活动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并及时收集汇总材料,建好《创全材料素材库》。
持续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创全浓厚氛围。积极拓展宣传阵地,做好各宣传文明创建、未成年人保护、诚信、文明交通等主题的文化围墙和马路道旗日常维护和更新工作,做好居民区宣传栏更新与修缮工作,充分利用小区黑板报、宣传栏等载体做好居民小区环境氛围营造,制作创全环保袋及徽章3000余份。开展“美丽家园”新风尚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主题道德讲堂,带领居民自觉、科学地进行垃圾分类,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发挥“五区联动、同创共建”的优势,依托党建联盟、创业联盟等搭建“校区、园区、社区、营区、商区”群众广泛参与平台,多层面激发区域单位和公众参与创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切实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清洁家园、交通文明等各项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志愿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及时清理社区内的小广告和楼道内的堆物,协助规范停车和引导文明出行;吸纳复旦大学学生加入创全岗位,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参与创全工作,为解决创全难题提出对策。同时,充分发挥创全志愿者作用,培养骨干核心志愿者,重点熟悉点位和小区情况,加强对居民的文明宣传,减少不文明现象出现。发动志愿者自查自纠,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指导居民区进行整改,确保落实到位。
全面对标加强整改,提升创建工作的执行力。加强对居民区的指导和督促,将每一项整改任务落细落小落实。每周由处级干部带队,对点位开展实地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督促整改,对无法现场解决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职能科室进行解决处理,针对痼疾顽症,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确保不留下死角、不出现盲区。同时,健全常效管理机制,做好问题的分流、督办、反馈和通报,联合交警、城管、房办、网格监督员等城市综合管理力量,对辖区内无证经营、跨门营业、占道堆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群策群力,旧貌换新颜
切实推进工作,全面优化生态环境。认真履行二级河长管理责任,今年组织力量对河道周边6米范围内区域开展一次例行督查;坚持“二级河长一月一巡,网格监督员一周一巡,沿河居委会志愿者一日一巡”的制度;今年1-7月,街道二级河长巡河17次,网格监督员巡查424人次,组织11个沿河居委会志愿者巡查3220人次,发现岸边堆物、污水排入等各类问题105个,均已得到处置解决。
坚持发挥好河长“协调员”作用,重视抓好部门联动与社区动员。针对小吉浦河部分河段水质问题,邀请区建管委、市排水公司、设计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社区居民群众,共同商议大武川防汛排水泵站截污调蓄改造工程。
倡导文明新风,全力优化生活环境。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业主、物业“四位一体”沟通监管机制。通过制定、落实居民守则,推广垃圾分类居民自治,形成共治格局;不断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制作发放宣传海报1000余份、宣传横幅300余条、宣传展板立架200余块。组织居委会开展全覆盖式入户宣传活动2次,发放宣传手册80000余份。自5月底起,街道在各居民区全面开展“撤桶并点”。在完成垃圾箱房规范化改造的74个小区内,逐步实施定时开放;在50个无垃圾箱房老旧小区内,设置定时定点投放点;剩余16个小区也在积极协调筹备中。街道管理办成立了4支巡查队伍,深入各居民区,开展协调解释工作。已改造完成四分类垃圾箱房108个、建立两网融合Ⅰ类点1个、Ⅱ类点9个;为无箱房小区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点34处;在居住区投放50个“爱回收”(可回收物回收)智能机、公共场所投放8个。街道抽调人员与第三方检查机构组成联合督查小组,坚持以群众为主体,调动居民的主角意识。多居委会成立社区垃圾分类自治小队,如吉浦一居委会垃圾分类自治小队、北茶园居委会离退休干部绿色环保志愿团队等。
做好市级无违建街镇创建验收工作,会同城管中队拆除无证经营性违建,持续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抓好安全生产,妥善处理好居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提升安全防控水平,全面优化社会环境。为各个小区增添完善监控设备,并派遣综治社保队员到居委会开展各项社区控案防范工作,上半年辖区内入民宅盗窃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8%。加大了对群租问题的整治力度,今年以来已经清退群租问题房屋117处。辖区内43名在册涉邪人员,315名在册吸毒人员均稳定受控。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好三驾马车作用,发挥好居民区业委会、物业的管理责任;着力开展各类居民区安全隐患的整治,对小区内楼道乱堆物情况、乱接线乱充电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和宣传,推进问题整改;加强对辖区内规模性租赁房的实有人口信息管理,落实好辖区内店铺“三合一”问题的排摸与整治;持续推进居民小区停车棚充电站安装工作,争取在年底前做到全改造、全覆盖;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大解决力度,不断进行整治工作遏制群租抬头现象;对大学路的餐饮企业进行联合整治。
激发活力,全面优化人文环境。积极推动社区文化资源进楼宇、进高校、进园区,打造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以“文化大篷车进楼宇”“传统文化进校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策源力,持续推动“大隐·五角场人文讲坛”“白领午间一小时”等文化品牌活动,进一步寻访红色记忆,讲好五角场故事。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与明志文史服务中心联合开设书记沙龙,参观陈望道旧居、打卡区域红色地标。成立区域化党建联盟物业公司和业委会专业委员会,率先成立政通路100弄业委会党支部等“红色业委会”;结合城市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试点,每月召开城市离退休干部党建现场会,张竹根等3名离退休干部任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金伟忠等2名离退休干部任“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深入推进高校社区党建理论研究基地、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基地“三个基地”建设。用好高校党建智库,依托专业院系资源助力社区党建规划设计、总结提炼。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试点成立教师社区党校讲师团,吸引教师对接科技园区、互联网企业等,实现多领域合作和成果转化。做好两批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和保障工作,及时总结、展示学生实践锻炼风采。
依托校区、园区、社区、营区、商区丰富的文化资源,立足深化“五区”联动机制,通过建立“魅力五角场”文化联盟,围绕一系列文化节以及传统节日,组织居民参与合唱、舞蹈、故事等文化交流比赛,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共建氛围;加强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评弹团、上海歌舞团等专业院团的共建,打造“百姓艺苑”大舞台;精心培育舞蹈队、合唱队、书画队、摄影队、沪剧队等特色文体团队,安排师资并组织培训,按需安排演出,满足居民文化娱乐需求。
全力冲刺,积极迎检
持续压实责任,精准对标。街道认真做好点位责任分工落实和责任追究,确保点位创建的推进力度、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力度、常态长效监督的力度。同时,压实责任链条,确保每一项责任锁定到点、到岗、到人,形成压力传递体系。各职能科室、所办队中心、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负责人以及全体机关干部、居委会干部随时掌握创建情况、及时解决创建问题,各职能科室、所办队中心为居民区创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和条件。
补齐短板,注重长效。进一步完善问题的发现、处置和兜底机制,针对非机动车乱停放、乱扔垃圾、乱堆物等痼疾顽症,加强街道综合巡访团的日常巡查和“大联动”平台的联合整治,真正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尽力做到不留下死角、不出现盲点。各职能科室紧紧依托区域化党建联盟、文化联盟、创业联盟、青年社区等共建载体,积极宣传动员,让更多的区域单位和群众知晓创全、支持创全。
五角场街道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工作当作为老百姓谋福利的过程,坚持通过创建工作改善民生,真正为居民办实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与民谋福,让创建成果惠及居民,与居民共享创建成果,切实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同时,也希望能为杨浦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