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活·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CPI“削峰效应”明显

  据文汇报 疫情对部分消费品价格造成影响,而上海的应对措施有效平缓了物价波幅。统计显示,1月至2月,上海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累计涨幅比全国低1.6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涨幅比全国低8.2个百分点。市发展改革委表示,目前本市蔬菜、猪肉等主副食品逐渐恢复正常交易,多家超市、农贸市场等货源充足,能够满足市民需求。

  受疫情影响,特别是受食品价格上涨拉动,今年,全国CPI出现一定波动。市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全国CPI同比累计上涨5.3%,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21.3%。相较之下,上海CPI的变动更为平稳,前两个月累计上涨3.7%,涨幅比全国低1.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1%,涨幅比全国低8.2个百分点。另外,全国范围内除交通和通信价格之外,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均呈上涨;而在上海,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与娱乐价格同比下降,总体为“五升三降”。

  上海CPI被“削峰”的背后,离不开本市为保供应、稳物价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从1月20日开始,上海启动应急价格监测,全市平均每天出动50余人奔赴市场一线,并把价格监测范围从平时的61家农贸市场和超市,扩大到100多家超市、农贸市场、药店,重点关注猪肉、蔬菜、水果等民生商品,以及口罩等疫情防控商品。应急价格监测坚持日报制度,确保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价格的短期波动与供应状况密切相关。为稳定市场,上海加强了地产蔬菜的供应,在对成熟蔬菜提前采收、及时上市的同时,安排1500万元资金用于扩大绿叶菜产能。同时,充分发挥外延基地和市外主供应基地的作用,加强与山东等蔬菜基地对接。此外,为减少中间环节,稳定市场供应,持续推动叮咚买菜、大润发等渠道直接对接批发市场。

  为做好粮油和应急物资的调配和储备投放,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克服困难,积极推动相关行业的骨干企业提前复工。前两个月中,本市先后两次向市场投放冻猪肉储备5000吨,并持续推进“猪肉平价供专柜”“蔬菜平价专柜”等。

  值得一提的是,1月至2月,上海不仅连续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面向保障对象,按月、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而且还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研究出台疫情防控期间对低收入群体临时性提高补贴标准的政策——在现有补贴标准基础上,疫情防控期间,对保障对象的补贴标准临时性提高5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本市将增建182家社区发热哨点诊室
加快复工复市释放消费潜力
2020年上海市体育类统考调整
沪CPI“削峰效应”明显
16号线新购6编列车昨日投运提升人员搭载量
广告
杨浦时报生活·资讯06沪CPI“削峰效应”明显 2020-03-24 2 2020年03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