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第七集中隔离点接到“首单”
当好保障员、守门员、服务员

  ■记者 毛信慧

  “大家都注意了,机场大巴快到了。”杨浦区第七集中隔离观察点总负责人、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敏珏在接到微信消息后,疾步走进医护人员休息室。4月4日晚11点26分,杨浦区第七个集中隔离点,在经过36小时的紧张筹备后,迎来了首波人流“小高峰”。

  “‘首单’接得挺顺利,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身份确认、核对信息、解决入住人员的需求等。信息报表必须在早上8点前上报。”5日凌晨1点,从接到任务起,张敏珏就没怎么休息过。

  此时的集中隔离点灯火通明。志愿者刚登记完入住人员的资料,正马不停蹄地打电话核实所有人员信息。另一边,内勤组工作人员正抓紧梳理信息数据。张敏珏告诉记者,自隔离点启动准备工作后,通宵达旦的工作状态,便成了大家的“标配”。

  保障员:形成完整“闭环”

  两天前,区卫健委确定设立第七个集中隔离点。新江湾城、四平、江浦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迅速吹响“集结号”,2小时内到达指定隔离点,开启“陀螺”工作模式。

  “我们整个流程走了好几遍,确保不出一点差错。”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利群说。从酒店交接、房型排摸到空间隔离、物资采购,从立章定制、人员培训到流程核对、排查演练,整个团队夜以继日,工作细之又细。

  隔离点工作组被分为指挥协调组、医疗检测组、流调消毒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和宣传信息组6个小组。医生、护士、疾控人员和志愿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我们在前期着重对非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王利群说,“虽然隔离点风险不是很高,但我们的‘安全阀’依然不能松。”

  守门员:分区使用、互不交叉

  “隔离点要严格区分工作区域和集中隔离区域。”区疾控中心的金玉琴介绍,“由于酒店电梯多,为避免交叉感染,我们将不同区域楼层的电梯严格区分,保证‘分区使用、互不交叉’。”

  筹备期间,工作人员将整栋楼进行了严格的“三区分离”,建立安全通道,制定消毒流程,设定医废集中处理点。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互不交叉,通风系统全部关闭,严禁使用空调,确保安全覆盖“无死角”,力争“零接触、零交叉、零感染”。

  此外,隔离点在保障大家的安全上,还配置了很多“小心机”。在工作区每个房间门口,均有一个置物架,上面放着酒精消毒棉、免洗抑菌液和医用酒精消毒液。医护人员在进门前,须脱掉鞋子和医护服,并在门口消毒洗手;进入房间后,首先在卫生间进一步消杀,确保病毒不“进”卧室,“留”在门外。

  服务员:“量”增“质”不减

  “我早餐吃不饱怎么办?”

  “请问我可以点外卖吗?”

  “体温计不会用,可以教我吗?”

  “我可以拿快递吗?”

  清晨六点半,工作中心就电话不断。在留观人员诉求处置记录单上,6点半到10点之间,已经记录了35通电话,满满5页纸。留观人员的诉求大多集中在饮食、外卖、快递、药品和供暖需求等方面。部分入住者因诉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难免出现了焦虑情绪。

  这天早晨9点半,隔离点专门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扫描服务上的“盲点”,尽力做到“店小二”服务“量”增“质”不减。工作人员就留观人员反映的“外卖、物资、饮食”等日常诉求进行了讨论,并对时间、范围和规范进行了限定。

  “一开始,有些人的诉求让我们‘想不到’,有点措手不及。”志愿者刘媛媛一边统计诉求处理单一边说,“若是合理范围内的,我们都会积极沟通处理。但即使是合理的外送物品,在进入隔离区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

  内勤保障组负责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华焱坤表示,集中隔离点作为特殊场所,在饮食、生活日用品等方面已提前作足了准备。之后,我们会尽力满足入住者的个性化、细节化需求,做好大家隔离期间的心理“调解员”和生活“服务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加装电梯复工进度条“满格”
当好保障员、守门员、服务员
“满血复活”的老牌食品商店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当好保障员、守门员、服务员 2020-04-14 2 2020年04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