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心理战”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
近日,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承办的“2020世界卫生日心理健康论坛”以直播形式上线。此次论坛是“疫情解忧科普”系列活动之一,区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张红梅、宋燕、茅峥嵘、陈优,针对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常见心理问题,为一线抗疫人员及社区居民答疑解惑。
问:孩子一边吃零食,一边上网课,气得我想咆哮,我该怎么办?
张红梅:首先要识别并了解疫情环境下家长和孩子产生的正常情绪反应。由于客观事实的存在要允许并接纳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孩子居家期间要通过保持规律作息,为生活增加仪式感。陪伴胜于说教百倍,家长要以身作则加以引导。建议在家最大程度分割学习、生活的环境,与孩子共同渡过这一特殊时期。
问:这个时候老年人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出现抑郁情绪,子女该如何应对处理?
宋燕:子女给予情感支持、帮助老人摆脱孤独无助感是非常重要的。如发现老人长时间处于低落、消极状态并出现适应障碍,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治疗。
问:受疫情影响收入大幅度缩水,车贷、房贷压力倍增,和女朋友的情感也出问题了,该怎么办?
陈优:建议首先进行自我识别处理,困境下更要冷静、客观地辨别产生心理问题的真正源头。疫情只是催化剂,职场人群要结合自身技能、教育工作经历进行客观分析,从而获取解决渠道。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虽然疫情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但也为了解自己、资源整合、内在建设、外在提升提供了机会。
问:对于一般人群的心态调整有什么建议?
茅峥嵘:要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此时请过滤网上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通过正规途径获取资讯。正如之前几位医生所说,规律生活、增加生活的仪式感、保证亲情系统的支持很重要。但不可盲目乐观,做好必要的防护,梳理自己的社交关系,并作出判断和相应对待。不要过度关注疫情,培养挖掘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很有必要和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