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缘何仍有更多外资零售业巨头星夜赶赴中国“考场”?上海作为中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新动向又传递了哪些信号?
首店首发“开疆拓土”
外资零售业新一轮“赶考场”,首先站在了新品首发、首店经济的新“风口”。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上海把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作为重要抓手。2019年起,多家跨国流通企业地区总部落户上海,其“开疆拓土”的重要标志之一,便是在上海开出首店或旗舰店。加拿大Tim Hortons在全球拥有超过4800家咖啡馆,全面负责该品牌中国市场经营和管理的天好(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去年2月份,Tim Hortons中国首店落户黄浦区。截至目前,他们在中国已经开设近30家店铺,2020年还计划新开店40家,未来10年内要在中国开设超过1500家。
2019年获得上海市政府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颁证的爱德利亚(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去年12月底,由其运营的“niko and…”中国大陆首店成功落户淮海中路;美国戴珂户外公司亚太区总部戴珂鞋业(上海)有限公司去年11月份刚刚获得颁证,总经理奥列弗·劳伦斯透露:“我们打算在中国市场开设一个类似于纽约的UGG亚洲旗舰店,它的面积至少要在4000平方米以上,这家亚洲旗舰店不是在上海就是在北京。”
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开市客Costco去年在上海开出中国大陆首店,今年,中国大陆第二家店已宣布将落户浦东,预计2021年初开业。
此次签约的阿迪达斯、亚瑟士和珂茜芙,是三家外资品牌商。阿迪达斯亚太地区最大的品牌中心旗舰店2018年已经落户南京路。亚瑟士集团旗下共有三大运动品牌:亚瑟士ASICS、鬼塚虎Onitsuka Tiger与ASICSTIGER。珂茜芙是意大利时尚集团公司,旗下品牌PINKO定位于年轻女性,总部经济的增能,意味着它将为上海市场带来更多引领年轻、运动时尚的新品潮品。
新零售“拓展线上”
外资零售业新一轮“赶考场”,还站在了品质消费的新“风口”。如今,“高性价比”正在取代“价廉物美”,进口商品、自有品牌、“健康+”潮流,为越来越多的城市消费者追赶。山姆自有品牌占总体业务的25%,进口商品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山姆会员店中国业务总裁文安德说:“食品安全方面,山姆数年前就摒弃了传统活海鲜,选择了发达国家中更为普及的‘冷冻海鲜’,即深海捕捞后快速加工并冷冻,确保商品不含抗生素、激素和持水剂。”
外资零售业新一轮“赶考场”,也把便利消费作为新“风口”。零售专家指出,一些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折戟”,也与“不接地气”有关。欧美大卖场往往开在郊区,购物是消费者一周一次的“功课”,而中国消费者特别是上海这样一线城市的消费者,购物特点是少量、多频次,网购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除了商品竞争,服务竞争也异常激烈。
站在新“风口”,新进入中国市场或者正在积极转型的外资零售业争相拥抱新零售。山姆推出的一小时“极速达”服务,已覆盖绝大部分有山姆门店的城市;还利用京东配送网络,将山姆的覆盖范围延伸至全国,包括没有开设门店的城市。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在上海,外资零售业新进入品牌多、新开旗舰店多、新业态新模式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中外零售业你追我赶,最终获益的是广大消费者。”
■吴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