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首家集中隔离点自1月25日启动以来,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先后派遣12批27名医护人员在此坚守。他们既是“健康卫士”,又是“生活管家”,同时兼职“24小时在线心理辅导员”,倾尽全力让这个“观察之家”更有温度。
这次“有备而来”
家庭医生匡晓雯已是第二次作为保障队员进驻隔离点了。这次她“有备而来”,带来了自己编制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人员信息填报》小程序,方便医护人员快速获取隔离人员的相关个人信息(身份证、航班机票等),大大节省了打电话核实的时间。
集中隔离点设置之初,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社区排摸出的国内重点地区来沪人员。3月以来,疫情防控重点变成了“外防输入”,隔离点的服务对象以及工作流程都发生了改变,入境返沪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曾在境外多个机场转机,情况复杂,如何更为高效、准确地收集他们的身份、健康信息?在本轮入驻前,匡晓雯就开始利用休息时间详细了解新的政策和流程要求,并着手编制这个小程序。
3月25日深夜,集中隔离点内连续入住二十多位入境返沪人员。三名驻点医护人员各司其职,核实个人信息、简单介绍注意事项,告知入住对象进行小程序扫码,并添加隔离点联系微信群,最后安排入住。“以往通过电话途径采集信息大约要耗时20分钟,这款小程序极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一人一档的《风险处置预案》
一天晚上,在询问基本信息时,一名隔离观察人员的情况引起了匡晓雯的注意。年近90岁的马老先生从悉尼入境上海,老人不仅视物不清,而且在海外未按常规服用原降压药,自行调整了药物。于是,她建议中心紧急配置药品,并购置电子血压计,以便及时监测老人血压。匡晓雯还添加了老人家属的微信,加强联系沟通。
据了解,在隔离点入住人员中,有健康隐患的并非马老先生一人。医护人员除了需要详细了解隔离观察人员的健康情况外,还要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风险等级评估,针对高风险人员建立一人一档的《风险处置预案》,确保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流程简洁。
人文关怀不可或缺
除了保障隔离人员的身体健康,人文关怀也是集中隔离点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先生夫妇入住后显得情绪很焦虑。“不妨做几个深呼吸,”每天早上,匡晓雯主动询问情况,电话中,她还会和夫妻俩聊聊天、话话家常,帮助他们放松心情。
1月26日,区卫健委推出战“疫”心理热线,专业心理医生免费提供线上咨询服务。中心随即与之联系,推出“燕燕归来,心可安放”心理小贴士,及时发到隔离人员的微信。
“隔离人员因空间封闭,孤立无援的恐惧感容易扩大,所以更需要正面的引导。我们在进行心理疏导时,还要做到把权威疫情信息和科普信息传达给他们,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心理。”匡晓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