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济大学举行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贯通式培养研讨会。作为同济大学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贯通式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济大学依托与杨浦区政府联合组建的基础教育集团,与集团成员校——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联合启动人工智能创新素养培养项目,共同组建“人工智能创新实验班”。
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专家表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为应对国家对人工智能人才巨大且紧迫的需求,该科学中心已于去年开启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面向全球招聘人工智能方面的杰出学者和专家,着力培养具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交叉应用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首批将培养118名人工智能博士生,其中部分博士生已经在张江人工智能岛开展科研工作。与此同时,同济大学也在积极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专业导向的高校与基础教育贯通式培养的育人模式。
同济校方表示,培养当前国家急需的人工智能优秀人才,仅仅依靠高等教育是无法实现的。此次同济大学依托与杨浦区政府共建的基础教育集团,在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探索组建“人工智能创新实验班”,旨在积极落实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关于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的任务要求,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AI人才从哪里来、在校如何培养、未来到哪里去”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希望能通过大学教育资源向中学前移,为国家紧缺人才打造蓄水池,从而构建具有同济特色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贯通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链条。
同济大学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依托基础教育集团探索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人才培养理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一体化、创新项目设置一体化、文化内涵建设一体化”的“同济方案”,致力于加强“跨学段”的人才培养。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人工智能创新实验班”将为具有人工智能创新潜质的高中生,提供由同济大学组建的专家团队为其量身定制的一组AI基础课程,并实践探索小班化分组教学,提供自主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等多个方向供学生自主发展,每个培养方向均以“大学导师+基础教育专家”双导师模式进行项目式专题学习。同时,同济大学也将从课程建设、师资配备和资源保障等方面对这一创新实验班培养项目予以全力支持。
同济大学招办负责人还结合该校刚刚推出的“强基计划”招生方案表示,在中学阶段就应当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一大批胸怀祖国、基础学科拔尖、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科学研究的优秀学子。从这点上来看,更需要在人才贯通式培养方面作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研讨会后,同济大学移动直播栏目《听TA说》之“一起探索AI人才培养的核心”通过同济大学官方B站、抖音、快手、微博等多平台开讲。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专家、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人分别面向广大青年学子讲述了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布局、人工智能人才多层次培养的同济模式。在近一小时的直播中,一共有14余万人次跟随移动直播镜头,近距离感受上海人工智能高地迸发出的活力与魅力。■黄艾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