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区全力推进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区域化建设
构建大调解格局 布局多元解纷手段

  ■记者 杨晓梅

  “非诉”和“诉讼”作为化解矛盾的两大手段,是推动矛盾纠纷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的重要途径。相对于诉讼的刚性和权威性等特征,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具有较为合理的灵活性、快捷性和经济性,有利于减少社会成本支出、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区司法局立足职能,结合实际,稳步推动大调解工作,初步构建了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

  2019年底,杨浦区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以下称“区非诉中心”)挂牌成立,作为本区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建设的重要枢纽性平台,其功能定位为全区各类非诉讼争议解决指挥台、操作台,诉与非诉有效对接联络室、协调室。在此基础上,本区着眼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了杨浦区非诉讼争议解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同时,进一步加强区域非诉资源整合,重点在夯实人民调解、支持社会调解、攻坚行政调解、探索多领域调解联动等领域下功夫。

  强化“非诉”服务资源供给

  自区非诉中心成立以来,区司法局不断加强中心线下、线上运作,实行非诉争议“一站式”受理、调处、反馈的运作模式;以“竞争择优”为原则,引进区域内优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构,如今,杨浦区人民调解协会、杨浦区正诚律师调解中心、杨浦公证处等13家机构首批入驻,为群众提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调解、社会调解等非诉讼争议解决服务。

  旧改是杨浦最大的民生。今年,杨浦旧改征收工作捷报频传,征收1万户的目标任务已完成90%。旧改征收过程中,很多家庭矛盾纠纷显露出来,对此,大桥司法所联络整合区非诉中心、基层法律工作者、街道调委会、社区法治专员和社区志愿者多方力量,于近期成立心桥调解工作室,并在街道旧改办、征收事务所和征收基地之间建立联络机制,强化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在化解基地群众家庭矛盾纠纷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和哥哥关系不太好”,大桥街道89街坊居民李某来到心桥调解工作室求助,希望工作室出面约哥哥就父母遗留下的房产进行征收利益分配。工作室通过街道旧改办、征收事务所、社区居委会收集必要信息后,联系到了李某哥哥。数次调解后,兄妹双方就340万征收收益和基地百分比奖进行重新分配,在基地成功签署了征收补偿协议。

  目前,心桥调解工作室已成功对接大桥街道89街坊征收基地,先后搭建调解平台8次,开展法律答疑、政策指引、心理疏导等15场,经工作室引导或调解顺利完成签约12产。下阶段,工作室将陆续进驻93、97、98街坊征收基地为更多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服务。

  在今年抗疫的特殊时期,全区各人民调解组织还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加强走访排摸,有效化解区域各类涉疫、涉复工复产复市类矛盾纠纷。四平路街道调委会在走访企业、商圈开展矛盾排查过程中,就主动介入了一起企业因疫情大幅裁员的群体性劳动争议纠纷。原来,该企业因经营调整停业装修,原定于春节后完工开业,却受疫情影响装修停滞,巨大的资金回笼压力让企业无力支撑30余名员工工资,便提出要大幅裁员,引发了员工不满和反对。尽管街道调委会组织多次调解,但双方始终在人员分流数量和处置方式上无法达成一致。

  眼看调解陷入僵局,街道调解员经与区人民调解协会沟通,邀请了以法律专家为主体的“大调解”志愿团专家共同参与。调解员和志愿团专家共同走进企业负责人办公室,在向其详细解释相关法定程序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上,建议企业发挥工会、职代会等作用,依法妥善处理纠纷。同时,调解员趁热打铁,与员工代表进行沟通,边解读相关政策,边分析员工们在疫情期间的实际收入和企业提出的现行方案,有效缓和了员工代表的对立情绪。最终,在调解员和专家志愿团的共同努力下,企业与每名员工达成了个性化降薪协议。

  据区非诉中心统计,2020年1月至7月,全区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18055件,化解17565件,其中涉疫情纠纷2068件,复工复产类纠纷622件;各级调委会开展矛盾纠纷排摸5418次,经排查发现并化解涉及复工复产的矛盾纠纷41件。

  多领域联动

  在壮大自身调解队伍的同时,区司法局不断加强对涉及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信访、行政复议等领域的各类调解、和解联动工作机制的探索,积极打造“线上+线下”调解前置双重受理点,将大量适宜调解的纠纷“拦截”在诉讼之外、立案之前,全力推动调解先行、高效化解。

  日前,家事调解专窗受理了一起被申请人“失联”的赡养费诉讼案。申请人杜某脑梗后失去生活能力,要求儿子小杜支付赡养费,但小杜认为父母在自己12岁时便离婚,父亲不仅从未尽过抚养义务,且现在的贫困是其失业后不求上进、还卖掉奶奶房产所造成的。所以,在得知父亲索要赡养费后,小杜转身就注销手机号码“失联”了。

  多次联系未果后,杜某打算放弃调解直接起诉,但调解员认为盲目起诉必定让亲情完全破裂,既然小杜闭门不见,那就先以告知信的方式“探探路”。调解员委托街道调委会找到小杜现住址后,起草了附带法理分析的告知信。经过多番努力,小杜主动联系了调解员。最终,十余年未坐下交谈的父子终于坦诚相见,杜某对自己先前的行为表示了歉意,小杜也表示同意支付赡养费,并完成了协议书的司法确认程序。至此,一场近二十年的父子恩怨,依托区-街道-居委会三级家事调解网络,不到30天便得以成功化解。

  这一案例纠纷的快速化解,得益于杨浦区家事类纠纷前置调解机制的建立。记者了解到,2019年,在已有的与区法院、区公安分局、PICC保险公司联合在道交、保险纠纷领域试点调解前置的经验基础上,区司法局在区法院立案大厅增设家事调解专窗,派驻专职调解员独立收案,实现纠纷第一时间导入人民调解程序。今年,以防疫期间纠纷化解为契机,充分运用“法院-司法局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线上服务功能,引导当事人在线申请调解,打通诉调对接线上全流程,提升调解服务获得感和便捷度。

  与此同时,区非诉中心与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也加强协同联动,基本实现诉调对接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运作,在各方努力下,本区诉调对接工作交出可喜成绩单,2020年1月至今,全区累计接受诉调工单5624件,调解成功4388件,调解成功总数位列全市第一。

  接下来,区司法局将继续立足大调解工作格局,秉持高效便民的服务原则,突出优势、盘活资源、多领域联动,全力推进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区域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进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健康服务送到居民身边
构建大调解格局 布局多元解纷手段
杨浦“网络安全课堂”开课
妙笔童心 绘梦杨浦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构建大调解格局 布局多元解纷手段 2020-08-18 2 2020年08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