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晓梅
出门一路安全、畅通,回家住得安心、舒心,是市民所需,更是施政所为,为此,杨浦持续推进相关实事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市民出行、居住环境。去年,42幢高层公房或售后公房实施消防设施增配或改造、中心城区15个出租车候客站点建设、国和路(长海路-清源环路)增加机动车道、30万平方米“美丽家园”建设等实事项目均已完成。
让社区既“秀外”又“慧中”
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完备的消防设施,是保障消防安全的关键所在。去年,杨浦共完成辖区42幢高层公房或售后公房实施消防设施增配或改造,包括更换损坏的消防水泵、消防管道、火灾报警系统、疏散指示标志等设施;组织各街道排摸出23幢消防竖管损坏的高层住宅,完成消防竖管更新改造。
市光二村114号楼是本次老旧消防设施更新改造的居民住宅大楼之一,记者在该大楼消防泵站房看到,崭新的2套消防泵和2套稳压泵,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在楼层消防设施的末端,消防栓也已经完成了更新改造,25米长的两套崭新的消防水管,也已经整齐地摆放在消防栓内,一旦楼层有房间起火,居民或者消防员,都能连接消防管,第一时间进行灭火作业。
同步进行的还有对部分居民楼内“高龄”运转的电梯的“体检”工作,去年,杨浦为15年以上166台老旧住宅电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出具了一梯一本的评估报告。
楼内安全设施得到维护更新的同时,一些居民区也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本区去年完成了8个小区,总计33万平方米“美丽家园”建设工作,涉及五角场、四平、殷行、定海四个街道,通过平改坡、外立面粉刷、楼道内墙面粉刷、铺设沥青路面、小区绿化补种、小区设施更新等改造项目,全面提升居住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交通“微更新”,城区出行环境“大优化”
为进一步缓解交通局部拥堵,方便居民出行,持续不断实施交通缓拥堵项目,杨浦每年都会定期实施一批交通微更新项目,“国和路(长海路-清源环路)增加机动车道”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国和路为通往中环国和路匝道的必经之路,早晚高峰交通繁忙拥堵情况明显,其中,国和路(长海路-清源环路)路段长约160米,原机动车道仅有双向两车道,道路通行压力尤其大。“国和路(长海路-清源环路)增加机动车道项目”实施后,将道路东侧的非机动车道“合并”到了东侧人行道上,利用人行道宽度实施人非共板,将原先双向两车道的机动车道改造为两南一北双向三车道,最大限度地改善和保障了连接中环线匝道的主干路快速通行功能。
该实事项目还对工程范围内车道标线重新划示,车行道铣刨加罩,增设反光标志标牌等附属设施。同步调换自调式防沉降窨井盖框,更换雨水进水口盖座,疏通养护雨水管。整个施工过程都做到了避让交通高峰时段,做好围挡、扬尘等文明施工措施,努力降低施工带给群众生活的影响。
在选择确定实事项目的过程中,杨浦坚持走好群众路线,通过多渠道、多元化方式倾听民意,确保实事项目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更加贴近群众需求,确保项目规模虽小,群众的感受度和获得感“不小”。
“增设平凉路齐齐哈尔路口人行过街等设施”项目是先于“国和路(长海路-清源环路)增加机动车道项目”完工的另一处交通微更新项目。平凉路齐齐哈尔路口为平凉路、齐齐哈尔路及扬州路交汇而成的五岔路口,此前市民多反映该处部分过街交通组织不清晰,且紧邻公交首末站,存在安全隐患。
对此,杨浦积极回应群众意见,实地勘察研究改善方案,在交叉口西侧划设平凉路-扬州路方向人行横道线,增设了行人二次过街岛,并设置了2组行人过街信号灯。改造完成后,行人可以在交叉口西侧的人行横道按信号灯提示过马路,并在“安全岛”上等待另一岔路的过街信号,保障安全过街。
充分回应民意的还有“加装殷行路(闸殷路-中原路)北侧路灯”项目。因沿线居民来信表示该侧无路灯影响夜间通行,本区在实地评估的基础上,在路段北侧增设22根高度为9米的路灯,改造相关电源排线和开关箱,消除夜间通行安全隐患。
此外,去年全区还完成了15个出租车候客站点建设,醒目的灯箱、标志牌,清晰的停车标线等一目了然,候客站站牌配备了信息化“叫车功能”,市民只需按下“一键叫车”,周边巡游出租车就会及时响应。所有候客站点均纳入市级统一平台,引导企业和乘客逐步形成“网络预约+电调+站点候客”为主的运营模式,规范巡游车营运环境,提升乘客体验,兼顾交通畅通和安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