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炽越 文
40多年前,临近中学毕业前,我们在金山县离张堰镇不远的一个村庄里学农。生产队专门拨了一小块地给我们,让我们种些青菜等蔬果,以丰富单调的餐桌。
记得我们第一次种下的是青菜,队里派了位老农帮我们翻地撒籽施肥,我们也不大去管它,待青菜长大后,时而就去割几颗炒一下。当时我们正在“长发头”阶段,碧绿生青的青菜,就着当年刚收割上来油光锃亮的新米饭,吃在嘴里那酥而不烂、糯而鲜美的味道,至今难忘。
后来,大棚生长的蔬菜大行其道,菜场里买来的青菜,大多数时候是烧不酥的,如果有的人家不习惯放味精,那吃在嘴里是硬硬的,还带些苦味。这时往往又回忆起下乡学农时吃到的“活杀”青菜的美味。有时在街头巷尾看到有农妇,竹篮里放着青菜等时鲜蔬菜,并自称是自家地里种的,尽管价格比菜市场要贵一些,还是称上几斤回家尝鲜,但少有又鲜又糯的滋味。一位入赘郊区农家的朋友告我,农妇携菜去市区摆摊的,有的是自家大棚种的,有的是向蔬菜种植合作社批售的,自家屋后自留地种出来,得天地之精华自然生长的蔬菜,吃余拿去市上卖的,少之又少。我想怪不得,我多花了钱,还是没尝到真正的农家菜。
去年,与朋友去朱家角游玩,中午在一家规模不大的酒店用餐,特意点了青菜、茄子、丝瓜等蔬菜。端上来一尝,又鲜又酥又好吃,一股鲜美之味在舌间缭绕,似有农家菜的味道。我询问店家,你们这蔬菜不是大棚菜吧?店家说我们这可是地里自然生长的有机农家菜,定点直供的。我欲向店家釆购若干,店家说我们每天的定量,供堂吃还不够呢,哪有多余卖给你!因这些鲜美蔬菜,那次江南古镇游,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今年国庆,陪外孙去崇明看海,住在五星级亲子酒店。午餐女儿网搜了离宾馆几公里的岛内网红农家乐,赶过去一看,就餐人不少,还要等位。入桌后除点了崇明特产的螃蟹、金瓜丝等菜肴外,特意要了盆炒青菜,上桌后一尝,又硬又老,还略带苦涩,实在是煞风景。我对老板娘说,原想在崇明能吃到有机农家菜,想不到吃到的是与上海一样的大棚菜。老板娘回道,农家有机菜成本高,一盆菜要几十元,点的人就少了,现在来崇明的客流量不断增加,光农家有机菜也供不应求啊!我思忖了一下,确实是这个理。
前不久,与妻一起,去浦东新场镇闲逛。中午吃了昂子鱼菜饭出店,见门口石板路旁有一农妇摆了几样蔬菜在卖,有青菜、萝卜、扁豆等,农妇也不吆喝,默默地蹲在那儿。我上前问她,你这菜是自己种的吗?农妇不答话,只是点了点头。我拿起一棵青菜看了下,也不见特别水灵。这时农妇说话了,我们自己也吃这个,早晨割多了,吃不了,保证侬好吃!我刚要称,妻子在旁说,介远的路带回去重伐?上海青菜不要太多哦!农妇笃悠悠地对妻子说,不一样的,侬吃了就晓得了。我称了青菜后,又称了几只萝卜。
农妇没有诓我。当日晚餐,炒青菜、马桥豆腐干烧肉,再加萝卜海蜒汤,盛一碗刚上市的新大米。那好吃的青菜萝卜味道,刹那间让我又回到了四十多年前暮色中,袅袅炊烟下的那间学农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