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座历史的丰碑,一个新的起点
  2月25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公报。据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在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相关地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至2021年年初,21万多名普查人员对中西部22省(区、市)开展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普查结果显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了脱贫。■新华社 徐骏

  ■朱珉迕

  一次庄严宣告,一座里程碑——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历史当会记住这样的功业: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占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数千年的期盼,数代人的积累,持续数年的冲刺,终于创造传奇。

  我们对历史的记忆,总是具象地落在一个个细致而温暖的人和事,又由之抽象出宏大而深刻的道和理。胜利时刻,无数人为轮椅上张桂梅校长的病痛而心疼,也会因黄文秀父亲的动情抹泪而流泪——表彰大会上的这些镜头,哪怕短短一瞬,都承载着堪为丰碑的奋斗和牺牲。

  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斗在扶贫一线;近2000万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1800多名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殉职——所有这些个体持续经年的奋斗、前行、奉献、牺牲,共同探索出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走出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也共同锻造形成“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一个大党、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谱系,总是源自那些最为质朴而坚定的行动实践。当我们细数那些堪称奇迹的数字变化,更应读到的是背后的努力与探索,去记取那些或令人欣喜、或令人感佩的实践与经验,并将之化作继续前行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是理解这个历史时刻的重要维度——摆脱贫困,不是一时的目标,而是永久的目标。将先前勠力同心取得的成果巩固下来,杜绝返贫特别是规模性返贫,就是当务之急。

  全世界的经验、历史上的实践都表明,减贫从来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行之有效的措施要谋求制度化,已经制度化了的要持续发扬光大,一些特殊时刻的特殊之举则要转向长效化、追求可持续。这一切都是挑战,都不容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务必要实事求是、久久为功。

  中国的减贫事业,更有远大理想,也衍化出更深层的考题。摆脱贫困,指向的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持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新时代的关键使命;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升协调发展的能力水平,则是当下关键的破题路径。绝对贫困消除之后,还有解决相对贫困的考验,还有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的考验,还有把握和引导社会心态的考验,还有方方面面不断向“高水平”“更高水平”跃升的考验。中华民族面前的大考从未终止,从这一刻开始,需要书写更多具有分量的答卷。

  书写这些答卷,当然要从脱贫伟业中寻找启迪,要更加善于彰显中国所具有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更加坚定地求真务实、较真碰硬、拒绝虚功,更加自觉地遵循“精准”、有效施策,更加主动地激发各个层面的内生动力,更加专注地构筑行之有效且行之长久的基层治理体系,当然,也要更加注重对个体努力的尊重、包容与呵护——所有过往的实践都应当给未来提供启迪,走向未来的人们则当铭记这些启迪,用行动来致敬历史、铭记历史、不辜负历史。也正是这样,千秋伟业,才会真正辉耀千秋。

  (来源:解放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一座历史的丰碑,一个新的起点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老年人权益需要多维度保护
杨浦时报评论05一座历史的丰碑,一个新的起点 2021-03-02 2 2021年03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