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日报 只打一针!我国首款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获批上市。国家药监局附条件一次批准两款新冠疫苗的注册申请。其中一款国药集团的疫苗与此前两款正在接种的疫苗一样,均为灭活疫苗;而另一款康希诺生物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是目前唯一采用单针免疫程序的国产新冠疫苗。为什么这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只要打一针?为此,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
腺病毒载体有生物活性
新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名为“克威莎”,由康希诺生物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共同研发。与灭活疫苗不同,腺病毒载体是有生物活性的。
王新宇说,腺病毒载体好比一辆载货的车,目的地是人体细胞内。需要指出的是,和真正的腺病毒不同,腺病毒载体这辆车其实是有缺陷的。在临床上,真正的腺病毒感染效率较高,人类感染后可引起肺炎,科学家正是利用腺病毒非常容易进入细胞的特性,把其当作疫苗“运输工具”。前提是已经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进行重新编辑,重组的腺病毒载体既不会自我复制,也不会导致人类肺炎。“也就是说虽然叫腺病毒载体,但和原来的腺病毒已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是运输工具。”
在新冠疫苗中,腺病毒载体这辆车装载的是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片段的核酸信息,进入人体细胞后,这些信息会被翻译成具有抗原性质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被人体识别,针对性地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因此,这类疫苗与灭活疫苗一样可“模拟”病毒感染,让人体免疫系统发现病毒抗原存在,误以为新冠病毒入侵,从而被诱导形成抗体,实现新冠肺炎免疫。王新宇说,单剂疫苗接种后,在一定时间内,比如两到四周,腺病毒载体可在体内持续表达S蛋白的片段,在此期间人体会自主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在“假性”感染过程中,疫苗都会出现一个抗体峰值,之后便会慢慢减弱。只要在此期间,体内测得的中和抗体浓度符合疫苗设计标准,就是有效的疫苗。
符合条件者“应接尽接”
目前,阿斯利康公司与牛津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以及俄罗斯“卫星—V”新冠疫苗,均为腺病毒载体疫苗,但它们都需要前后接种两次。王新宇解释称,疫苗程序到底是接种一剂还是两剂,与开发人员在分析疫苗研发早期结果后,经过综合判断所制定的策略有关。事实上,强生公司研发的也是腺病毒载体疫苗,与克威莎一样都是单剂给药方案。从理论上分析,目前设定为接种单剂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并不是不可以间隔一段时间再打第二针,只是不一定有必要。
从已披露的克威莎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的数据结果看,在单针接种疫苗14天后,疫苗对所有症状总体保护效力为68.83%;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这个数字仍为65.28%。疫苗对重症的保护效力则分别为:单针接种疫苗14天后为95.47%,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为90.07%。
单针疫苗的优势在于方便性,特别是边远地区,因路途偏远、召集不易及运输贮存成本较高等情况,可能单针接种更合适。王新宇建议,当前形势下,公众不必挑疫苗、等疫苗,符合条件者“应接尽接”。■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