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新增高校临时疫苗接种点
“接种进行时”,各方共筑免疫屏障

  “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近来,这条“洗脑”的打疫苗标语因“自带BGM”在网络迅速走红。目前,杨浦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记者兵分几路,来到高校、社区、商圈、园区等地,开展实地探访。跟随记者的镜头,了解杨浦“苗苗苗”的新进展。

  ■高靓 毛信慧 张允允 申佳琦 汤顺佳

  ▶社区篇:从登记到接种只需15分钟

  60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在社区有条不紊地进行。记者探访位于爱国路77号的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点,60岁至75岁的社区老年居民正在等待接种疫苗。不少居住在附近的老年居民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提前进行了预约。

  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点分为等候区、预检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和应急处置区。为避免因人流量过大而造成人员聚集,中心共开设了4个接种区,实现“接种人员的分流”。为应对突发情况,“应急处置区”内,安排了专业医生实时看诊。

  考虑到大部分老年人对智能手机并不熟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委会合作,派驻志愿者负责老年人接种的引导。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可前往居委会,通过微信扫码预约,并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填报。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可带好自己的身份证、社保卡,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完成预约操作。

  而前往控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的居民,都已在各自居委会完成了预约登记,统一来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接种。

  接种当天,居民不能空腹,且需要佩戴口罩、携带身份证,并准备好“健康码” “预约码”以及知情同意书。所需材料都准备好,再填写好接种知情同意书,就可以进入下一环节——领取条形码。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只需来到大厅的“健康云”智能设备前,刷一下身份证,机器就会自动生成一张条形码,其中包含居民接种所需的所有身份、预约信息。

  “最近有什么不舒服?”“有慢性病和过敏史吗?”在预检台,医生负责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做基本了解,包括询问居民的基础疾病、服用药物、过敏史等,以判断居民当天是否适合接种疫苗。如果确认无误,便可凭着条形码到接种处进行接种。居民从登记到接种,一套流程只用了15分钟。

  ▶高校篇:

  区校联动,师生足不出校即可接种

  4月6日,长白新村街道、杨浦区卫健委与上海理工大学,党建联建,区校联动,开启高校临时疫苗接种点,师生们足不出校就能接种疫苗。

  此次上海理工大学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设置在该校体育馆。接种点分为预检区、等候区、接种区、留观区、医疗保障区、物资储存区、冷链区、医废暂存点8个区域,各区域均摆放了醒目的指示牌。上午8点不到,师生们分时段、分批次来到了接种点,排队扫码登记、填写《知情同意书》并签字、预检、接种……现场,20个接种台同时接种,秩序井然。

  “整个流程大约5分钟不到,速度很快。”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大四学生王臻说。研二学生张译方也表示,在校内接种很方便,本身学校就是学生聚集生活区,8点开始接种也比较符合大家的生活节奏。

  “前期我们一直用短驳车接上理工师生前往杨浦的集中接种点接种。但短驳车每天接送量最多1500人,满足不了学校近30000人的需求。”长白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黄春怡告诉记者,将疫苗接种点搬入校园,这样一来可以提高接种效率,二来方便师生就近接种。

  据悉,此次上海理工大学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日接种量将近5000人次,第一针在4月7日接种完成,第二针于本月底完成。后续,长白新村街道将进一步做好服务,继续安排短驳车,在各校区间循环接送师生,保障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今天预计有5400名师生完成接种。”4月6日,同济大学和杨浦区卫健委联合,在该校四平路校区设立新冠疫苗接种点。

  同济大学新冠疫苗接种点设置在该校体育馆。中午,学校的教职工、学生有条不紊地入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接种。“最近有没有发热?有没有服用抗生素?”……从进场、接种到开始留观,耗时不到10分钟。

  据了解,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接种点将在4天内完成约3万名师生的第一针接种工作。每天接种点开放时间为中午12点到晚上8点,现场共设立40个接种台,最多的时候可扩容至60个。接种工作开展期间,学校每天上午会对场馆进行消杀,同时做好应对工作。“如遇突发状况,校方会及时通知校医院的医生,急诊也24小时开放,为全体师生提供服务。”同济大学校医院负责人毕婉蓉说。

  为了让教职工和学生做到“应种尽种”,学校通过集体宣传、知识科普等形式为大家答疑解惑。“打疫苗是我们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一位学生表示。

  ▶外籍人士篇:

  “相信医生和卫生部门”

  自3月29日起,本市启动在沪外籍人士新冠疫苗预约接种工作。根据“知情、自愿、自费、风险自担”原则,在沪外籍人士中的适龄人群均可接种符合条件上市的国产疫苗。近日,杨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有外籍人士前来接种。

  4月1日中午12点半,接种时间还没到,已有外籍人士来到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点咨询了。来自阿根廷的Lucila Carzoglio是上海大学的一名博士生,来中国已有4年时间。听说在沪外籍人士新冠疫苗预约启动后,她第一时间就和丈夫赶来了。“我认为现阶段人人接种疫苗很必要。”Lucila说。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Lucila在“健康云”APP上预约了当天下午的接种。随后,她在预检台出示预约条形码、护照等证件,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但在付费环节,Lucila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原来,已参加本市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的外籍人士,接种是免费的。未参保的外籍人士,则需自费接种,费用为100元每剂。由于搞不清自己的保险类型,Lucila有些犯难。这时,一位英语志愿者为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

  “我们专门安排了一名志愿者担任翻译,为语言不通的外籍人士详细讲解知情同意书和注射后的注意事项。”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毕月萍说,医院还准备了双语的引导标识和知情同意书。

  “打完针,我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在留观区,Lucila表示:“作为普通人,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所以要相信医生和卫生部门的判断,该在家就在家,该戴口罩就戴口罩。”

  据了解,目前杨浦共有殷行、大桥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在沪外籍人士的新冠疫苗接种服务。有需要的人群可通过“健康云”APP预约登记。

  ▶市场监管篇:

  杨浦首张“小蓝标”现身五角场商圈

  安全接种疫苗,是构筑防疫屏障的有效手段。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商户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为接种率达百分之百的商户发放印有“全体员工均已接种疫苗”的蓝色标贴。

  4月2日,杨浦首张“小蓝标”现身五角场商圈——新白鹿餐厅悠迈生活广场店将这张“小蓝标”贴在了入口的醒目位置。该餐厅经理史晓东告诉记者,餐饮业工作人员总要与顾客接触,接种疫苗,既是对顾客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让顾客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接着,五角场街道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又来到龙庭绣厨五角场店,为其发放“小蓝标”。谈及接种过程,该餐厅经理表示,前期,五角场街道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在商户微信群中,多次推送接种倡议和预约方法,并上门开展宣传,提供企业员工的接种建议、解决各种接种疑虑。

  据了解,五角场街道市场监管所已对五角场商圈内的245家餐饮单位做到100%告知,疫苗接种工作正有序推进中。五角场街道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陈燕玫表示,“张贴‘小蓝标’能让五角场商圈的消费者了解商户接种新冠疫苗的具体情况,有助于在商圈形成疫苗接种示范效应,也可以提升居民消费购物的安全感。”

  据了解,“小蓝标”已分发至各街道市场监管所,由各所排摸商户接种情况,并对全部员工均已接种疫苗的商户进行发放。

  ▶园区篇:

  推出班车,打通接种“最后一公里”

  日前,长阳创谷开通免费接驳班车,旨在为园区职工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每个工作日的下午2:00、2:30、3:00、3:30,接驳车从长阳会堂准时发车,前往杨浦体育馆。

  为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接种率,长阳创谷成立了企业服务工作组,通过电话、邮件、微信联络群等方式收集各企业相关接种诉求。通过排摸发现:企业白领大多意愿在下午进行接种;园区至体育馆约2.5公里的路程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是白领们“纠结”打不打针的一大原因。

  接驳班车开通后,企业服务工作组积极宣传、动员、组织,进一步提升接种效率。团队每日在接种点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现场为企业员工答疑解惑,开展科学有效的科普宣传,消除企业员工的顾虑。同时,志愿者们也准备了口罩、湿巾等必备品,做到服务企业“找角度”、服务白领“有温度”、推广接种“有效度”。

  据悉,自接驳车开通以来,已有379人通过整建制预约或分散预约的方式,前往接种地点进行接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文化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接种进行时”,各方共筑免疫屏障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接种进行时”,各方共筑免疫屏障 2021-04-08 2 2021年04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