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歌展示馆的藏品故事(二)
激昂旋律催人奋进 历久弥新
  1949年11月15日的《人民日报》对将《义勇军进行曲》采用为国歌做了解释。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曲谱手稿(复制品)

  位于霞飞路(今淮海中路1258号3楼)的聂耳旧居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聂耳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在全国广为传唱,对激发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国歌展示馆内的聂耳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展示馆内景

  ■记者 王丹彤   赵晨亮   陈志昂

  国歌展示馆位于上海市杨浦区荆州路151号,于2009年落成并对外开放。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曾是进步电影《风云儿女》的拍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该片的主题曲。如今,这里展出着410件珍贵藏品,通过2000平米五大乐章精品陈列、4处仪式教育场所、18处多媒体互动场景、50个国歌故事多重演绎,诉说着新时代初心不改的国歌情怀,焕发出更加璀璨的红色文化魅力。让我们透过一件件珍贵藏品,一起打开尘封记忆,走进峥嵘年代。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曲谱手稿(复制品)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到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并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活动。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聂耳不仅获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艺术才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成为中国新音乐的开路先锋和反法西斯的勇士。

  1934年春,由夏衍、沈端先等人组成,中共电影小组直接领导的中国第一家专门拍摄有声电影的左翼电影公司——电通影业公司改组成立。1935年初,电通公司从斜土路迁到杨浦荆州路405号,摄影棚也设在此处。《风云儿女》正是它迁入新址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1934年冬天,田汉应电通影业公司的邀请,在徐汇区一个简陋的亭子间里,创作出了影片《风云儿女》的故事梗概。之后不久,田汉就因为宣传抗日思想被捕入狱,未完成的作品就由夏衍接手,夏衍将故事梗概改写成了电影剧本。

  得知田汉被捕的消息之后,聂耳主动向夏衍请缨,承担起《风云儿女》影片的谱曲工作,他在霞飞路(今淮海路)的住所内,创造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做了修改,“起来”由两个增加到三个,进一步强化了情绪,在原歌词最后的“前进!前进!”后面又增加了“进”字。

  党组织为了保护和培养年轻且富有音乐才华的聂耳,于1935年4月15日派他去苏联学习进修,取道日本。在日本,聂耳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修改为了定稿。《义勇军进行曲》歌谱先后在1935年5月11日《中华日报》副刊版和6月1日出版的半月刊杂志《电通》画报第二期上发表,由于当时田汉在狱中不便署名,歌谱只署了作曲者聂耳的名字,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最后的一个作品,也是最伟大的作品。

  《人民日报》

  国歌是国家的重要象征和标志。1949年9月25日晚,毛泽东、周恩来召开座谈会,听取关于国旗、国歌、国徽、纪年、国都问题的意见。9月29日,《人民日报》和《解放日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并刊登曲谱。

  在国歌展示馆,展出着一张1949年11月15日的《人民日报》,上面刊登的关于国旗、国歌和年号的“新华社信箱”中,对将《义勇军进行曲》采用为国歌做了如下解释:“《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经具有历史意义。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建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这与苏联人民曾长期以《国际歌》为国歌,法国人民今天仍以《马赛曲》为国歌的作用是一样的。”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伴随新中国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断催人奋进的主旋律,无论是抗战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需要伟大的国歌精神,不断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文化
   第07版:旅游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激昂旋律催人奋进 历久弥新
杨浦时报专题05激昂旋律催人奋进 历久弥新 2021-06-17 2 2021年06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