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一说到台风,总会提及一个关键词:“魔都结界”。上海作为沿海城市,夏季易受台风影响,但历次台风都是有惊无险,故网友戏称像是有结界保护这座城市,这就是“魔都结界”的由来。其实“魔都结界”是由各部门借助高科技,进行线上线下协同工作的成果,真正形成了上海城市运行管理既精细、又有品质、还体现出温度的城市软实力。
数字化赋能下,杨浦如何迎战台风“烟花”?近几日,记者兵分几路探访构筑“杨浦结界”的“智慧指数”。
■记者 王歆瑜 陈涛 成佳佳
半小时5起险情,第一时间响应解决
7月25日中午,控江路街道城运中心内,几名工作人员严阵以待,观测着大屏数据。
突然,电话铃声急促响起,工作人员陶勇接到辖区派出所来电,对方表示江浦路2015号公交站附近一小型店招脱落,需城运中心实时查看,属地居委会和物业公司是否及时处置险情。
陶勇告诉记者:“我们电话时刻保持畅通,这个突发情况如果无人处理,我们会立即上报上级部门进行现场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了解,仅半小时,街道城运中心就接到险情5起,均第一时间沟通解决。监测店招店牌有无脱落危险,依托的就是城运中心的“倾角传感器”。
控江路街道管理办主任陈怿告诉记者,街道还在辖区内华升新苑和新凤城小区的亲水平台分别安装“水位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情况。7月25日凌晨,传感器发出告警,居委会和物业第一时间关闭亲水平台进出口,同时加强宣传公告,防止居民进入亲水平台。从发出告警到处置完成仅耗时4分钟,“数字化管理+快速响应”体现了防汛防台工作的速度和效率。河道管理应用场景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亲水平台的风险隐患。
此外,地势较低的小区还装有“积水告警传感器”,当有水浸过传感器,即发出告警,告警分为3档:轻微、警戒、严重。3档告警皆可直接在城运中心电脑端、手机端查看,并进行接案处置。
“新老”设施结合 智慧防汛添利器
延吉新村街道控江东、西三村两个小区是去年台风天受积水影响较严重的两个老旧小区。由于建造之初的地势落差,再加上恶劣天气下排灌条件“先天不足”,当降雨量骤增时,这里极易产生排灌不畅和内部积水。
好在今年,这里有了防汛利器。7月23日,记者在小区看到,居委会门前张贴了醒目的告知书。居委会工作人员正拿着喇叭在小区巡逻,提醒居民注意出行安全。工人们正在对小区新建的防汛排险工程进行再加固,现场临时抽水机已准备就绪。延吉新村街道副主任吴志梁告诉记者,除了继续发挥小区内原有泵站作用,此前已对部分小区内部管道进行疏通,“新老”设施结合,将明显提升小区的排水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老设施”也加入了智慧防汛的队伍。延吉物业维修部经理梅建章在手机上向记者演示,一旦积水超过标数值,泵站可远程即时启动,在最快时间内开始运作,省去了人力奔波环节,也为排水争取时间。
959个小区探头和112个路面探头实时监测
959个小区探头和112个路面探头,实时监测整个辖区的积水情况……7月24日下午,记者在江浦路街道城运中心看到,这里的工作人员双眼不离大屏幕,时刻关注台风“烟花”的实时路径以及辖区各道路和小区的状况。
江浦路街道城运中心工作人员徐飞告诉记者,街道还有一支线下力量,坚守在社区各个角落,包括特保、城管、居委会工作人员等。他们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开展巡查,便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一网统管”服务防汛防台实战
记者了解到,在本次防汛防台工作中,杨浦区城运中心将智能场景赋能防汛工作,为实战服务——
基于城运平台的微卡口、道路面以及部分隧道、下立交等视频数据,根据区防汛办需求,开发易积水点、重点河道等防汛防台关注的视频图层展示功能,优化视频播放的方式,便于防汛工作中对重点区域的视频调度监控,以及快速视频调度播放。
通过值班值守场景,处理统计各街道防汛办值班排班人员数据。更新了杨浦区2021年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将值班信息电子化、应急预案信息化。
在防汛指挥工作中,利用融合通信系统的单兵平台,调试完善视频点名功能,首次在防汛工作中通过单兵方式对街道防汛值班进行工作部署和信息反馈,有力支撑了防汛工作中的通讯保障,让指挥部能实时掌握各街道的防汛情况。
集成市气象局提供的杨浦区智慧气象精细化管理先知系统,使得防汛指挥部第一时间掌握气象数据,便于部署指挥。
对接水情监测点位接口,获取数据,包括水位级别、监测类型、来源、监测站名称;在系统中直观展现各监测点水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