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病房三友

  ■周彭庚 文

  说话直爽的人见过不少,但直爽到如此程度的,还是第一次见识。

  妻子因施行股骨头置换手术,住进骨科病房3床。我陪同她进病房“报到”时,2床已悠闲地斜倚在被子上。“欢迎,欢迎。”嗓音颇响,极显“地主”的热情。

  大约是看到妻子凝重而带忧虑的神色吧,她又开口了:“哎,我吃过好几次‘刀鱼’了,没什么可怕的。进了医院就把这一百多斤交给医生了,随他处置吧,大不了下不了手术台。”这是给害怕手术的人宽慰还是添加压力和思想负担?

  正在我们不知回什么好时,1床来了。阵势不小。一个老人拄着拐杖走在前面,虽有些颤颤巍巍,但身板挺直;旁边那个搀扶他的女的,脸色白净,皱纹不多,头发乌黑,但明显是染过的,身材略微发福,猛一下看不出年龄;还有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紧随其后。

  “噫,不是只允许一个家属进病区病房陪护吗?”2床发出了疑问。

  “哦,我们是在本医院工作的。”中年男人解释。“哦,近水楼台,特权。”2床似在自语,又似在指责。“对不起,我们马上就走。”两个中年人搀扶着老人退出了病房。

  2床没停嘴,对着留下来的1床说:“不是我说你啊,你可不够孝顺。”

  “哦?你哪儿看出来啦?”1床惊讶,但声音平静。

  2床说出了理由:“你来住个院,为什么还要让你这么大年纪的老父亲送?”

  1床“扑哧”笑了:“他是我丈夫。”

  “什么?你丈夫?你们是老夫少妻呀!他多大,你多大?”2床虽判断失误,但仍没停下“追击”。

  “他94,我75。”1床坦然地回答。

  2床还停留在自己的思路里:“那么,是他喜新厌旧,停妻再娶呢,还是你攀高枝,傍大款呢?”听着这尖锐且无理的话,我很担心她们会吵起来。

  但1床挺大度,仍是轻言慢语:“我们是货真价实的原配。他是从战火中走过来的革命战士,负过多次伤,身上至今还留有‘战争纪念品’三块弹片呢。我遇到他的时候,他还在休养所里。我敬慕这样的英雄,愿意照顾他一辈子。这没问题吧。”

  “没问题,没问题。你真高尚。”我感到她的这句话是真诚的,没有弯弯绕的言外之意。大概1床跟我的理解差不多,淡淡地一笑:“谢谢。”

  但2床实在是个嘴停不住的人,她把头转向了我妻子:“小妹,你今年多大啊?”妻子刚才已见识了2床的铜牙铁嘴,大概不想招惹,只是极简单地回答:“70 。”

  “什么?你70?我今天怎么啦,尽看走眼。我本来还以为我是‘老大’呢,谁知只是个‘小三’。”她的话引得病房里的人一起笑起来。

  妻子忍不住好奇,问:“那你今年多大呀?”妻子竟模仿起2床的语气。“唉,我才65呢。”

  听到2床说“65”,我才注意地看了看她。胖胖的身体,粗粗的脖子,大大的头,头发黑白相间,灰棕相错,或直或卷,或耸或伏,“天然去雕饰”,就像懒惰的画家几年没洗过的调色板,斑斑驳驳。她看上去确实比现今一些同龄大妈沧桑得多。

  2床的电话、视频也特别多。不知是不是耳朵不好,接听时她总是打开“免提”,与病房的人“共享”。别看她说话挺冲,人缘却不错。刚住进院,尚未动手术,问候的就一个接一个。有约吃饭的,有约k歌的,甚至有约旅游的,我就不明白了,一个腿脚不方便的,带着去旅游,该是多大的“累赘”啊,但朋友们就愿意带着她去,这该是多重的情谊啊。

  她后来接的一个电话,让我理解了。

  “喂,韩姐,告诉你一个喜讯,101室签字啦,加装电梯有希望了。还是你有本事啊,做通了工作。”对方的话中溢满了喜气。

  “好,好,好!”2床一连3个“好”,一声比一声响。

  我揣摩,假如不是斜倚在床上,她一定会跳起来的。确实,像她这样靠轮椅进出的人,太需要加装电梯了。

  我也替她高兴,问:“你家住几楼啊?”“底楼,101室。”她的回答一下子让我有些懵了:“你住一楼?”“是呀。”“101室?刚才你朋友不是说101室才签字?”“哦,那是63号,我住33号。我们楼道早就装好了。”

  “那……让你去做工作?”我字斟句酌,唯恐撞到她的枪口上。“你是说我多管闲事,对吧?”她的判断确实准,我就是有此意,一个腿脚不便的人,为别人家的事跑来跑去,费嘴费舌,多累啊!

  想不到她的“回击”却很温和:“告诉你吧,我是爱管闲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自由主义’,是应该反对的。这可是我们那时候都认真读过的吧。”

  “对,对。我背得滚瓜烂熟。”

  “那是‘读书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她紧跟着补上这句话,用“那”而没用“你”,还算对我留情。

  我赶紧转移话题:“你是怎么做通101室的工作的?”

  她轻描淡写地说:“我就是‘骂’了他一顿。”

  “骂?”我不大敢相信,能把人骂“通”。

  “告诉你吧,我只说了几句话。我说‘邻居好,赛金宝’,你把‘金宝’丢了,这是‘捡芝麻丢西瓜’,你不是戆吗?你就保证以后不要邻居们帮忙?只看到鼻子底下的一小块天地,是近视眼,夜盲症,小鸡肚肠。能帮人时不肯帮,就是冷血动物。”

  “那他没跟你吵起来?”

  “你以为我是没脑子?我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针对性强着呢。要不然,我能成为小区‘优秀调解员’!101不就被我骂醒了,签了字吧?”她很为得意。这一番高论,听得我大为佩服——多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啊!

  而最后一天的事,更令我对2床刮目相看。

  2床是医院常客,颇有“临床经验”,早早就预定了回家的救护车,也提醒过我们,但我们没放在心上。待到当天预订时,已排到下午4点以后。而1床准备到浦东一家护理院继续治疗,去的路程要近2个小时。2床不待1床开口,说:“我8点钟的车,先送你们,我下午4点回去。”紧跟着她手一挥,一如既往地豪爽:“就这么定了。”

  临行时,三个人还建了个微信群,群名就叫“病房三友”,群主嘛,自然是微信名为“韩大嘴”的2床。她解释说,本想取名“韩大姐”,点错了,将错就错,就叫“韩大嘴”吧,“挺适合我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夏日忆趣
图片新闻
西瓜的陈年往事
病房三友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病房三友 2021-07-27 2 2021年07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