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各街道致力于让更多悬空老人迎来更有品质的“电梯时代”
加梯工程如何“更高、更快、更强”?

  编者按:“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东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但奥运精神永不落幕。目前,上海的加装电梯工程也跟上了“奥运速度”,“能加尽加、愿加快加”,正以更快速度、更高水平、更大力度推进。据媒体报道,今年1-7月,上海市立项或通过业主意愿征询楼栋达3090幢,电梯完工490台,正在施工1057台。

  自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政策出台以来,杨浦各街道分批开展小区前期查勘和可行性评估,形成各个小区加装电梯地图,推进整体化、规模化加装,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技术、政策指导,协调项目推进,并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提升项目推进速度。

  提速之后,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为每个小区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加梯方案,让更多悬空老人迎来更有品质的“电梯时代”?去杨浦的社区加梯现场看一看。

  ■宗禾   张允允

  这边竣工那边开工,“你们先装一步,我们马上赶上”

  这边竣工、那边开工,四台电梯“分两批”走进居民的生活,大桥街道明丰苑小区的“悬空老人”离“电梯自由”又近了一步,明丰苑小区离规模化整体推进加装电梯项目也近了一步。8月3日,明丰苑小区22号、34号楼加装电梯工程竣工,9号、40号楼加装电梯同时开工,可谓“双喜临门”。居民们喜笑颜开,纷纷合影留念。

  “一键直达,轻松上下楼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年71岁的唐先生是22号楼的楼组长。为了加梯,家住6楼的他常常跑上跑下,一户一户倾听居民意见,调整加梯方案。“为了不影响一楼住户的采光,我们将窗户的高度和宽度都进行了调整,还额外加了一扇防盗门,消除一楼住户的后顾之忧。”为庆祝“喜提”电梯房,唐先生还在电梯和自家之间的连廊上摆放了绿植,“郁郁葱葱的,看着令人心情愉悦。以后下楼,再也不用走走歇歇了。”

  “你们先装一步,我们马上赶上来了。”看着用上电梯的22、34号楼,9、40号楼居民也不用“羡慕嫉妒恨”了。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40号楼老年居民占比很高。“40号楼居民平均年龄68岁,大多患有慢性病,上下楼很吃力。”居民贾先生牵头,仅用一个星期就完成了业主征询工作,同意率达到了100%。接下来,又是仅用一个星期,40号楼就和加梯公司签订了合同。“考虑到40号楼居民特别迫切的安装愿望,我们会全力协调,让居民尽早享受到电梯的便利。”幸福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郑恋咏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大桥街道进一步推进加装电梯工作。除了绘制加梯地图外,街道还编制了《大桥街道加梯百问百答》《大桥街道加梯指导手册》;同时,建立线上“大桥街道加装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了前期意愿征询、中期建设管理、后期维护监控的线上工作模式。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更多居民一圆“电梯梦”。

  8月4日下午,大桥街道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城建中心”)揭牌。

  根据市区精神、结合辖区工作实际,街道将原房屋管理办事处、绿化和市容管理事务中心两处职能合并,组建“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其职责主要是承担大桥辖区内绿化市容管理、房屋管理以及其他城市建设管理等工作涉及的具体事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城市“绣花针”式精细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并积极发挥资源整合作用,加强对辖区城市建设方面的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在推动过程中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提升服务综合效能,更好地提供精准化服务。

  “三梯同步开工”却遇施工难题,怎么破?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惠民工程,但同时又是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性系统工程。

  今年1月,“三梯同步开工”的好事在四平路街道鞍山四村第一居民区成功“落地”——9号甲、1号甲、2号甲3个楼栋的加装电梯项目正式开工。就在居民们满心期待早日住上“电梯房”的时候,加梯工程却遇到了难题。

  据悉,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分为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部分需根据安装需求改造自来水管、燃气管等。地下部分完成后,地上开始加装电梯钢架、安装轿厢等。

  4月20日,2号甲率先完成地基工程。6月17日,与2号甲相邻的1号甲,也开始了地下部分的施工,然而施工中发现,有一条地下自来水管道需要移位,一时无法施工。相邻的两栋,为什么只有1号甲遇到了这个问题?

  经过勘查发现,地下自来水管道从1号甲地下经过至2号甲后,水管方向转移,而2号甲的加装电梯刚好卡在水管和门洞的“夹缝”中,“侥幸”避开了管道。

  由于两个门栋的加梯工程由不同代建单位负责,施工前期相关费用、工期等事项,各门栋均已协商完成,故而,面对水管移位的“突发”问题,已完成地下施工的2号甲居民认为,水管移位是1号甲的事,费用应由1号甲全额承担;但1号甲的居民认为,水管移位需同时移动2号甲的地下水管,对其而言也是受益方,应共同承担费用。

  想要持续推进电梯加装,顺利完成水管移位,涉及到2个门栋、36户居民、2家代建单位,费用如何平摊?工作如何协调?四平路街道职能部门、居委会、业委会再次齐发力。

  街道职能部门积极联系城投水务(密云站),现场勘查,反复探讨,给出最优解决方案。业委会搭建两家代建单位沟通平台,组织召开协调会。居委会分别上门与1号甲、2号甲居民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思想工作……

  短短的两周时间里,大家不仅各领“任务”、分头行动,还协同两家代建单位、居民代表,多次召开协商会议,最终达成一致意见:1号甲承担费用的90%、2号甲承担10%,自此难题得以顺利破解。

  “那几天正好是高温天,他们为了这件事反复沟通,现场也看了很多次,满头大汗的,很辛苦。我们居委会和业委会都很给力,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家住1号甲的张先生感慨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图说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加梯工程如何“更高、更快、更强”?
怎样在多元共治中提升社区“软实力”?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加梯工程如何“更高、更快、更强”? 2021-08-10 2 2021年08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