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语话剧《雷雨》制作成本70万元,对演员严格训练
目标演出100场

  据解放日报  2月9日到14日,华雯主演的沪语话剧《雷雨》将在中国大戏院首演。听说华雯带领宝山沪剧团排演话剧《雷雨》,她90%的朋友表态有趣、好玩、勇敢,10%的朋友持保留意见。“他们觉得沪剧团为什么不务正业,去抢话剧团的活?还有的说,搞沪语话剧可以,为什么要做《雷雨》,会不会糟蹋经典,观众会不会有审美疲劳?”近日,华雯向记者坦言为什么要做一出沪语话剧《雷雨》。

  《雷雨》开票5天出票400张,给了华雯信心,“这个数目超过一般沪剧的售票速度。”1月4日,她迎来新订单,有人团购80张票作为春节期间企业文化福利,有市中心大剧场打电话邀请《雷雨》进行二轮演出,香港的业界人士看到排演消息,也发出邀约意向。“我在沟通《雷雨》版权时,曹禺先生的女儿万方老师说,很有意思,一定要来看看上海话演绎的《雷雨》。”

  元旦,宝山沪剧团没有休息,赶练《雷雨》。“话剧《雷雨》浓缩情节,加快节奏,从原来2小时45分钟压缩到2小时15分钟,因此需要狠抓台词。剧本中‘无锡搬到天津’等暗示故事地域的台词被删掉,用沪语演绎也不违和。”华雯透露,一开始演员们想得很简单,沪剧《雷雨》珠玉在前,话剧用念白代替唱词,更轻松了。“事实上,话剧不是把原来的沪剧唱段扔掉,只留下念白就够了,而是从头打造。《雷雨》不再有‘唱’这种表演手段,只念词,对所有宝山沪剧团演员都是挑战。比如四凤的‘四’,上海话的标准读音是什么;台词‘我不愿意我的子女被人讲闲话’,‘闲话’在上海话里有特定含义,因此从普通话变为上海话不能直译,要找到最确切的说法。”

  演员们从小习惯的沪剧腔,在话剧《雷雨》里被摒弃。鲁侍萍有句台词,“是命,是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演员一度讲得仿佛在唱戏,“命”拖长,余音还要在空中画个圈,现在“命”短促有力,绝不拉长音。

  还有一年半,华雯就要从宝山沪剧团退休,她拿到过文华表演奖,代表作《挑山女人》获得金鸡奖最佳戏曲影片、“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国家大奖。她不甘于躺在舒适区,她想以话剧为契机,给沪剧多引流一些观众,“我想做一些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舞台的事。”

  华雯对《雷雨》的愿望很简单,“第一,期待票房,让演员们可以注意到外面有那么大的市场。第二,训练演员的表演。沪剧一直演现代题材,‘生活化’标签让不少演员忘了练功,忘了如何下腰、圆场、踢腿。”在华雯看来,想演好沪剧,同样离不开戏曲的四功五法,“我到外地看戏,各个地方剧种院团都在苦练基本功,小姑娘的长水袖舞得犹如变魔术。反观我们演现代戏多了,容易忘记戏曲的根。《雷雨》对演员是严格的训练,不是随便玩玩的。”

  《雷雨》制作成本为70万元,华雯精打细算,“服装设计曾在英国留学,我要求每个角色只做一套服装,因为《雷雨》故事发生在一天里,不换装,没问题。”华雯又是大手笔,《雷雨》第一次请了音效设计,“传统沪剧只有鸟声、风声、雪声,《雷雨》将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像《挑山女人》一样,我期待给《雷雨》做100场纪念演出的那一天。”

  ■诸葛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专题
《杨树浦文艺》2021年第5期目录
目标演出100场
阐释吉祥文化数千年传承发展演变
图片新闻
年票房472.58亿元
杨浦时报文化05目标演出100场 2022-01-06 2 2022年01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