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鼓励在沪过年 非必要不离沪不出境

  据文汇报  1月24日,上海新增1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为浦东机场货运区办理进口业务工作人员,目前已转运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病情稳定。经市防控办研究决定,将该病例居住地奉贤区奉城镇幸福村8组列为中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在24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确诊病例为男性,29岁。1月23日,因发热自行驾车到奉贤区奉城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1月24日,经复核,其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该病例已全程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赵海波介绍,浦东机场已连夜对该名员工所在区域的人员和环境开展了排查及核酸检测,并落实相应的管控措施。目前,浦东机场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客运航班、货运航班均未受到影响。

  上海医护力量、硬件及物资准备已做好针对性预案

  近期,上海境外输入病例始终处于高位,针对这一情况,邬惊雷称,上海已提前做好针对性预案,从目前来看,医护力量配备、场所力量配备以及物资装备的配备都是充足的,请上海市民们放心。

  “2年前,上海已做好定点医院床位的扩增工作,可根据病例收治的速度动态调整院内的床位资源。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储备了后备定点医院和一批储备救治床位;规划布局了多处具备快速转化为临时性医疗设施的区域大型公共设施和可转换床位。全力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工作,医用防护物资实物储备量充足。”邬惊雷同时表示,市卫健委已调派一批市级医院医护力量入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并备选曾有整建制援鄂、援公卫中心经验的有关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可随时支援定点医院、后备定点医院,打造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的预备队伍。

  市卫健委还组建专门的市级医院重症团队,一旦出现重症、危重病例,立即入驻公卫中心,采取“组团包干”形式,集中力量救治重症患者。

  春节临近,邬惊雷建议,上海市民“非必要不离沪、非必要不出境”,鼓励大家在上海过春节,尽量减少人员流动。若一定要出行,请做好个人防护、手部消毒等,并开展每日自主健康监测。

  “建议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暂缓来沪返沪,待所在地区风险等级降至低风险后再来沪返沪。”邬惊雷说,所有已抵沪的来自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应在抵沪后12小时之内尽快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宾馆)报告,根据其出发地和途经地疫情风险等级接受分类管理。

  目前,上海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或当地政府宣布全域封闭管理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实行4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1、4、7、14天)。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1、14天)。

  邬惊雷同时强调,医疗机构、学校等有关单位应加强健康码查验,协助来沪返沪的工作人员、学生等落实相应健康管理措施,严格落实相关人员在来沪返沪后48小时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督促开展7天的自主健康监测。来沪返沪人员在抵沪后开展7天的自主健康监测,其间每天早晚两次自测体温,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活动,规范佩戴口罩。

  同时,“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督促和指导机场、车站、码头等交通客运场(站),以及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餐饮场所、影院剧院、医院、学校等对来沪返沪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健康码查验,做好公共场所环境与物品的规范消毒,对于电梯、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上海加强入境人员“14+7”健康监测管理

  记者从24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获悉,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部署,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上海将进一步完善入境人员解除14天集中隔离后的7天健康监测管理服务。

  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介绍,入境目的地为本市的人员,在解除14天集中隔离后,如在本市有固定居住地且满足居家健康监测条件(“一人一户”或“一家一户”)的,落实7天居家健康监测。其间,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及同住人“非必要不外出”。因生病就医等特殊情况确需外出的,安排专用车辆闭环转送。

  入境目的地为本市、但无固定居住地或不满足居家健康监测条件,或入境目的地为外省市但需在沪停留的人员,在解除14天集中隔离后,入住指定健康监测酒店落实7天健康监测,“一人一间(套) ”或“一家一间(套) ”。其间原则上不得离开房间,由酒店提供餐食、外卖、包裹等转送服务。因生病就医等特殊情况确需外出的,安排专用车辆闭环转送。

  入境人员解除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时,由专用车辆闭环转送至居家健康监测地或指定健康监测酒店。严格落实每日早晚2次体温监测和个人健康状况监测。在健康监测的第2天、第7天,由专用车辆闭环转送至指定医疗机构开展核酸检测,或由医务人员上门采样。相关人员如健康监测期满,且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无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症状,由所在社区或指定酒店解除健康监测。

  健康监测期间,入境人员及同住人如未履行相应义务或违反规定,造成疫情传播风险的,将依法依规采取惩戒措施,严肃追责。上述管理措施自2022年1月25日零时起施行,至3月31日24时止,届时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进行动态调整。

  做好“防疫四部曲”,平安健康迎新年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更加频繁。24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建议,每位市民都要做好个人防护“四部曲”——一个“要加强”、两个“非必要”、三个“需主动”、四个“应注意”。

  孙晓冬介绍,做好一个“要加强”就是要加强个人防护,时刻保持防护意识,继续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防护措施。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朋友,要积极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人员,及时接种加强针。

  两个“非必要”即非必要不出沪,非必要不举办年会活动。除返乡探亲、必要公务等以外,非必要不离沪。旅途当中人群大量流动聚集,难免有风险,出行时,做好个人防护、手部消毒等,开展每日自主健康监测。减少非必要的聚集聚会,聚餐时控制人数。

  三个“需主动”即要主动报告、主动检测、主动就诊。从中高风险地区返沪人员要提前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单位、宾馆报备,主动进行核酸检测,配合完成隔离管控等疫情防控措施。如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及时就近选择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近期旅居史和相关人员接触史。前往医疗机构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四个“应注意”就是乘坐交通工具、电梯时注意规范佩戴口罩;办公场所内注意开窗通风,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长;快递收取注意清洗双手,推荐通过快递柜或无接触方式收取快递;冬日出行注意防寒保暖,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适当增添衣物,管好口鼻防感冒。

  “每一个人都要牢记‘防疫四部曲’,坚持‘三件套’‘五还要’,万一暴露在风险中,也能有效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平安健康迎接新年。”孙晓冬说。

  ■李晨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鼓励在沪过年 非必要不离沪不出境
春运回家路上
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图片新闻
杨浦时报健康06鼓励在沪过年 非必要不离沪不出境 2022-01-27 2 2022年01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