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奋战在一个个现场,成为这个春天里的一道道动人风景——
“我是党员,我上!”

  编者按

  “我是党员,我上!”“只要有需要,我随叫随到!”身着防护服,他们奋战在一个个现场,成为这个春天里的一道道动人风景。“使命担当”不是一句空话,生命的意义如此厚重,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这是党员的承诺与行动。

  ■宗禾   毛信慧  高靓

  物资保障“传送带”不停歇——搬、扛、抬,自组“流水线”

  一双手提上7、8袋,一口气爬5、6层楼……

  连日来,区税务局的党员干部们在疫情大考面前,亮明身份、主动作为,心系居民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药盒子”,让物资保障的“传送带”不停歇。

  封控期间,企业所得税科的杜新升在小区逐层分派物资,收取生活垃圾,成了楼栋里的“临时块长”。“平时锻炼身体攒下的力气,现在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她打趣道。杜新升的爱人也是一名党员,目前支援区域蔬菜物资仓库,配合做好蔬菜分拣、打包和装车工作,干劲不输年轻人,还利用工作经验特长,帮助团队提高效率。如今,杜新升一家三口挽袖齐上阵,成为小区抗疫的“硬核”家庭。

  第一时间报到,主动协助社区搬运物资,同样来自企业所得税科的张远也是“小身材有大能量”。这位党龄十余年的“拼命三娘”搬物资时总是挑重的、大的,丝毫不输男同胞。搬运结束后看着手臂上的伤痕,她总是笑言,“搬的时候没感觉嘛。”

  第十五税务所的丁荣负责配合社区打包和分发抗原检测试剂,做起了“点位长”的工作。一套完整的抗原自测袋包括试剂、拭子、检测卡等,他和两名志愿者组成一道“流水线”,每人负责分装固定的检测用品。打包完成后,他立刻出发,挨家挨户送到居民手中。遇到不会操作的老年人,他还耐心讲解使用方法,指导他们自测。送完抗原检测试剂,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再次化身“外卖员”,为居家隔离的居民送上新鲜的蔬菜包。当被问及每天要爬多少层楼时,他说:“我也记不清了,把物资赶紧送到大家手上要紧。”

  社区里有“百变”志愿者——“代理采购员”+抗疫“大白”+“快递小哥”

  疫情当前,无论是身在校外,还是驻守校园,同济大学的师生党员们挺身而出,在冲锋一线中诠释忠诚和担当,在坚韧坚守中传递信心和力量,成为抗疫大军的中坚力量。

  身着防护服,为居民配送抗原检测试剂盒,在核酸筛查现场维持秩序,帮居委会分发爱心蔬菜……这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雄的“战疫时刻”。“代理采购员”、抗疫“大白”、“快递小哥”,张雄在多个角色间自如转换,成为一名“百变”志愿者。

  浦西进入封控前,得知属地居委会要组建志愿者队伍时,张雄第一个报名,成为小区中最年长的志愿者。

  张雄上岗后的第一项任务是排查居民情况,赶在封控管理前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采购食品物资。3月31日一早,张雄驱车前往菜场,采购了一大批肉类和蔬菜,并送到老人手中。

  4月1日上午,小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张雄穿上防护服,引导居民有序排队,为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居民做好核酸检测登记。为帮助检测人员快速查清具体人员名单和居家门牌,他挨家挨户上门核实。步行上下来来回回20多层,抗疫“大白”张雄早已大汗淋漓。

  封控期间要求足不出户,居民购买的日用品、生鲜食品等快递需及时送到。于是,“快递小哥”张雄上线了,每天固定在岗两小时。即使不在服务时间,张雄也“召之即来”。“听到居民说一声‘谢谢’,我就很开心。”他说,作为志愿者会继续努力履职,和大家一起为上海加油。

  “如果得到通知要做核酸,我们都会很早就作好准备,整个志愿者团队工作效率很高。”和张雄一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新哲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平时,规划师王新哲工作繁忙,早出晚归;此次,志愿者“新兵”王新哲向有经验的社区工作者虚心请教,了解工作要点,并很快融入了团队。

  蹲守楼栋大门,根据核酸筛查进程,通过门铃、微信呼叫居民下楼,做到“精准检测”,这是王新哲的“志愿者日常”。特殊时期,物资到达、核酸检测的时间会进行动态调整,他还一边居家办公,一边保持“战备”状态……

  “斜杠青年”自觉挖潜——是教师,是社区志愿者,也是“疫”线医护的坚强后盾

  “今天在医院值班,我不回来了”“爸爸,电脑网络的信号不是很稳定”“居民们,要做核酸了”“基于线上教学的特点,我们应调整策略,更多关注学生的反馈”“老师,我觉得压力有点大”……

  坐在电脑前,他是开展在线教学的教师;穿上防护服,他是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忙碌之余,还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丈夫。

  疫情之下,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的党员教师施泓超自觉挖潜,成了“斜杠青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的这句名言,是施泓超如今的真实写照。

  施泓超的爱人是护士,常常连轴值班,几天不着家。“我把孩子们照顾好,让她在前线无后顾之忧。”施泓超说。

  “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施泓超当仁不让地成为志愿者,在小区封控期间负责整栋楼的外卖递送、垃圾清运,核酸检测期间的登记、通知和秩序维护。“快递递送和垃圾清运每天都有固定时间段,很少与线上教学冲突。如果有冲突,我就在微信群和邻居们说明一下情况,稍晚一些再送,特殊时期大家都非常理解。”施泓超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线上教学开启后,施泓超承担高三两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同时担任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作为班主任,他非常关心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状态,经常和班级的任课老师保持密切交流,了解各科作业的完成情况。每天课后在班级群聊天也是他的工作内容之一。

  “高三本就压力大,高三上网课压力尤其大。不少学生反馈,感到焦虑和紧张。我就多跟他们讲讲笑话、聊聊天,为他们打气鼓劲,心情放松下来了,思维也会灵动起来。”施泓超说,疫情总会过去,大家一起携手并肩,一路奔跑向前。

  出门时孩子还没醒,回到家孩子已安睡——“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

  “作为党员,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这句话出自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组长、老党员杨宇峰之口。

  面对疫情防控,康复科党员们积极响应党支部号召,24小时待命,迎难而上。

  一天,刚结束半天门诊、准备休息的杨宇峰突然接到紧急通知,需立刻赶往一小区,上门做核酸采样。杨宇峰马上准备好所需物资,穿好防护服,和同事一起出发。

  那天下着大雨,防护面屏布满水汽,视野不清,给采样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杨宇峰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采样的同时,还做好解释工作,安抚居民情绪。几层楼跑下来,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湿透了。

  经常十一二点到家,忙到凌晨两三点也不稀奇;出门时孩子还没醒,回到家孩子已安睡,这对党员韩祎然而言,是常有的事。“妈妈,我觉得见你一面好难啊!”有时,没来得及跟孩子多交流,突然又接到任务通知,韩祎然立刻穿衣洗漱准备出发。“妈妈,你又要去上班吗?”“嗯,你们乖乖上课……”

  忙碌了一天的党员陆一晓准备回家休息,正好看到群里有任务急缺人手。她顾不得疲惫,自告奋勇要求加入采样队伍。“今天可能要通宵,你吃得消吗?”“没事,我年轻扛得住!”没有片刻犹豫,她再次披上了“大白”战袍。那天,刮着很大的风,帐篷被吹得东倒西歪,她和同事们还成了“搬运工”,找沙袋、搬砖头,固定住所有可能会被刮走的物品。经过7个多小时的奋战,返回中心时已是凌晨。

  党员龚玉敏完成一次紧急采样任务后,跟同事们仔细核对采样管,收拾完场地,刚松了口气,新任务又来了,顾不上休息,他们马不停蹄地继续“赶场”……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在杨浦的抗疫第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最吃紧,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担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我是党员,我上!”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我是党员,我上!” 2022-04-12 2 2022年04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