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汇报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北宋文学家苏轼曾写道,“春江水暖鸭先知”,可不少人的感受却是“春天困倦我先知”。为何一到春天就容易犯困?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生理适应现象。
首先,阳光偷走了你的“睡眠开关”。春天光照时间变长,会导致人体内褪黑素分泌减少,使得夜晚的睡眠变得困难。而到了白天,不少人因前一晚没睡好而选择补觉,这样又会导致当晚的睡眠动力被消耗,从而进入“晚上失眠-白天补觉-继续失眠”的恶性循环。
其次,你的生物钟开始“倒时差”。冬天形成的生物钟被春日的阳光打乱,人体需要适应光照变化,踏上“倒时差”的进程。在此期间,人体更易出现昼夜节律失调,引发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的问题。
再次,气温和体温调节在“打架”。春季气温明显升高,身体也需要重新适应体温调节机制。入睡前的核心体温(内脏温度)下降是入睡的关键信号,如果夜间睡眠环境温度过高或环境不适,会导致睡眠变浅或者频繁觉醒。此外,气温变暖后,血管扩张,使更多血液流向皮肤和四肢,但相对减少了大脑的血液供应,也会让人觉得白天头脑昏沉、困倦无力。
此外,过敏在夜里“疯狂蹦迪”。春天是花粉过敏、换季感冒的高发期,当花粉和病原体在鼻子里“疯狂蹦迪”时,喷嚏和呼吸不畅也随之而来,常常导致“受害者们”在夜里“仰卧起坐”。到了白天,这些过敏症状还会影响大脑供氧,更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困倦。
最后,激素与情绪波动“兴风作浪”。人体内的5-羟色胺在春天明显上升,也会导致情绪波动明显,不少人看似活力满满,实则透支能量,易出现春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从而影响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