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居家康养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杨浦积极探索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模式,推动“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布局更加优质均衡

  “阿姨,把膝盖弯一下试试看,这样会痛吗?”上午,国和一村小区里,一支由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养老护理员三人组成的服务团队正在陆国英家忙活着。陆国英躺在床上,康复医生先是曲起她的右腿,检查骨折部位的康复情况,又询问了这几天的身体感受。

  “阿姨最近的恢复情况还不错,可以继续保持每周3次的康复锻炼,一定要让腿走起来……”检查完毕,康复医生梳理出诊断结论和建议,同步告知了陆国英和康复治疗师。随后,康复治疗师使用CPM(肢体智能运动训练治疗护理器),开始为陆国英进行腿部的被动运动。

  与此同时,养老护理员已经在厨房做起了清洁工作。扫地、擦灶台、整理橱柜、收拾冰箱……不一会儿,厨房便焕然一新。

  “有了养老院的专业人士定期上门,给我康复意见,还带了设备来帮我做肢体训练,我感觉恢复速度快多了,连心情都变好了!”陆国英说。

  “量体裁衣”,“宅家”也能康复

  今年春节前后,65岁的陆国英因一次意外而腿部骨折。术后出院时,她有点“纠结”:既想回家休养,又需要专业医师的康复指导,如何才能两全其美?机缘巧合之下,她找到上海杨浦区和禾和养老院,申请了家庭照护床位。

  在“养老大区”杨浦,像陆国英这样有居家康养需求的老年人很多——对他们来说,医院康复不方便、费用高,养老机构的集体生活又难以适应,在家康养似乎是最佳选择。去年3月,作为全区首批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养老机构,和禾和养老院以专业的上门康复服务为特色,打通了居家康养的“最后一公里”。

  多年前,陆国英曾在和禾和养老院住过一段时间,对院内的养老服务印象很好。今年术后离院,需要居家康养,她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和禾和养老院。“我一个电话过去,他们说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我就马上申请了。这给我们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养老护理员组成“康复小队”,提供“3对1”服务:康复医生进行诊断并给出康复建议,康复治疗师根据康复建议帮助陆国英进行治疗,养老护理员负责居室清洁和衣物清洗……这是和禾和养老院为陆国英“量体裁衣”的康复方案。

  “阿姨第一周是不能下床的,然后慢慢能用CPM做一些康复训练,现在可以扶着助行器活动活动了。”院长黄玉兰表示,“我们也会根据阿姨身体情况,灵活调整服务内容、频率。比如第一个月里,这支‘康复小队’基本上天天上门,现在已经改为康复治疗师、养老护理员每周上门3次,康复医生上门1次。”

  从日常起居到健康管理,从疾病诊疗到康复指导,“面面俱到”

  翻开和禾和养老院的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清单,6大类服务项目赫然在列:卫生清洁、协助身体护理、就医陪护、居家陪护、家庭医疗体验、代办服务,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家庭医疗体验类。

  “我们会为每一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跟踪、记录他们的身体情况。对于有需求的老年人,我们会定期测量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并帮助他们进行康复照护、肢体按摩、康复锻炼等。”黄玉兰介绍。

  当前,和禾和养老院拥有一支上门护理团队,由养老护理员、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全科医生、中医医师、护士等组成,能够为老人提供从日常起居到健康管理,从疾病诊疗到康复指导的多元化医疗、康复和生活照料服务。

  “在院内,我们有专业的康复室和康复设备。在居家服务时,我们会将其中一些轻便的,如CPM等带到老年人家里使用,这样他们不用自费购买了,也减轻一些家庭的压力。”黄玉兰说。

  目前,和禾和养老院已形成“15分钟服务半径”,累计为60余户老年家庭提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广受老年人好评。

  “他们的服务都很专业,态度也好。现在,我的腿比刚出院时好多了,康复医生说大概3个月后就能脱拐走路了。”陆国英笑着说。

  “十四五”以来,杨浦民政以打造“幸福养老”品牌为目标,着力提升人民城市的养老服务供给及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模式,推动“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布局更加优质均衡,打造居家养老“杨浦样本”。

  ■汤顺佳 文   宇文昊 摄

  相关新闻

  “家门口”可查癌,

  杨浦已经推出社区AI初筛服务

  胰腺癌素有“癌中之王”称号,早期发现和治疗难度大,杨浦自2020年开展早筛项目以来,已使40%的胰腺癌患者在早期获得根治。如今,杨浦居民在社区即可开展AI辅助筛查。

  日前,杨浦区疾控中心联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推出融合AI技术的社区初筛服务,让高危人群可经绿色通道快速确诊。

  “今年我们还首次把AI技术引入社区医院的CT设备,居民在社区即可方便地完成初筛和精筛。”长海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金钢介绍,该项目融合公共卫生预防优势和临床诊疗技术,是医防协同的创新实践。

  在第三十六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中,长海医院作为杨浦区主会场,集结十大核心肿瘤相关科室组建了“全明星”专家阵容。来自肝胆胰脾外科、呼吸内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以及甲乳外科的十位肿瘤专家在门诊大厅,逐一为居民答疑解惑,提供健康指导。不少人携带CT片、体检报告等材料慕名而来,居民赵先生说:“看到预告说有大咖坐镇,特地赶来咨询术后复查方案。”两个多小时的健康咨询累计服务超800人次。

  现场,区疾控中心与长海医院联合推出的胰腺癌早筛项目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市民通过风险评估问卷和快速血糖检测可初步判断患病风险,中高危人群可经绿色通道预约进一步检查。

  据统计,杨浦胰腺癌早筛项目自2020年开展以来,已累计筛查6.5万人,发现高危人群4300余人,胰腺癌患者60余人。■毛信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文化
   第07版:健康
   第08版:专题
居家康养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家门口的新食堂”将成为社区“会客厅”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居家康养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2025-05-15 2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