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杰 沈湫莎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竞合正深刻重塑国际发展格局,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治理变革的核心变量。作为兼具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战略性工具,其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垄断、数字鸿沟、伦理失范等复合性挑战。面对智能时代“发展赤字”与“治理赤字”交织的现实,构建公平、包容、普惠的全球治理框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
中国立足制度优势与实践创新,正积极探索一条以人民为中心、多边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新路径。以“智能向善”的核心价值与“普惠包容”的方向为引领,中国通过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弥合智能鸿沟提供了制度性的中国方案,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描绘人工智能融入城市肌理、融入百姓生活的生动图景
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将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
自2018年以来,上海已连续成功举办7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年大会的顶奖嘉宾数量、展览面积和首发新品数量均创历届之最。
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位嘉宾已确认参会,其中包括12位图灵奖、诺贝尔奖等国际顶尖奖项得主,以及80余位中外院士和多个国际顶尖实验室代表。约书亚·本吉奥、斯图尔特·罗素、菲利普·兰巴赫等跨学科专家以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工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菲尔兹数学科学研究院等国际机构,将围绕AI基础设施、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智能终端、AI赋能新型工业化等十大板块展开一系列对话。
今年大会展览展示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800余家企业集中亮相,3000余项前沿展品将展出,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8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大会将围绕“会、展、赛、用、创”五大核心板块,设置核心技术、行业应用、智能终端与全域链接四大展馆,全面升级Future Tech创新孵化与CONNECT精准产业对接平台,打通从展品展示到订单转化、从供需匹配到生态流通的价值闭环,贯通展示、撮合、签约、转化等关键环节。
有“最强大脑”碰撞思想火花,也有“接地气”新品可感可用。今年大会首次发布Hi!WAIC智能体,该智能体集大模型、语音交互与知识推理能力于一体,可联动“场景码”实现“即问即达”的语义导览。“WAIC City Walk环游记”概念也首次被提出,以“智能体感”为核心驱动,系统搭建“生活智能内环”“城市服务中环”“产业生态外环”三大应用主环,描绘出人工智能融入城市肌理、融入百姓生活的生动图景。
以制度优势奠定治理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制度优势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转化为统筹全局的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资源配置效能以及全周期风险防控的系统性优势。秉持“广泛参与、协商一致、循序渐进”原则,中国将人工智能发展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布局,通过“全国一盘棋”的顶层设计,构建起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伦理约束、国际协作为一体的治理框架,以政策体系的协同性破解了技术治理中效率与公平、创新与规制、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张力。通过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等机制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聚合,以新型举国体制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治理合法性基础,确保了技术发展始终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共享等举措避免技术垄断,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良性产业生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这种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为全球提供了破解兼顾技术创新、安全保障、普惠发展这一难题的制度范本。
以价值引领塑造治理范式
人工智能治理本质上是价值理性的技术具象化过程。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指导,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技术治理全过程,构建起“技术向善”与“发展为民”相统一的价值坐标系。中国坚持“公平性和非歧视性”原则,通过健全法律法规,筑牢公民数字权利屏障,通过实施数字包容行动计划,弥合城乡、区域、代际间的智能鸿沟,通过倡导构建非歧视性技术标准,反对将人工智能技术武器化、政治化,在个体、社会和全球层面塑造了以“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引领的治理范式。在具体实践中,将技术规制嵌入国家现代化进程,通过“东数西算”工程、数字乡村建设等战略,使人工智能成为共同富裕的加速器。针对深度伪造、算法歧视等风险,建立涵盖数据采集、模型训练、产品应用的全流程监管机制。同时,在智慧医疗、教育数字化等领域形成可复制的民生服务模式,使老年群体、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平等享受技术红利。这种将社会主义制度伦理转化为技术治理准则的实践,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价值锚点。
以多边合作创新治理路径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治理权责重构,中国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格局。通过主动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发起“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之友小组”,中国将自身治理经验转化为国际公共产品。通过实施“数字丝绸之路”专项计划,向发展中国家开放AI训练平台、共享语料数据库,通过倡议制定全球国际法规,推动建立兼顾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利益的伦理准则,通过倡议建立风险等级测试评估体系,建立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多边机制,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宝贵方案。依托G20、金砖机制等平台凝聚共识,通过中国-东盟数字部长会议、中非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等区域机制深化实践协作,以联合研发中心、跨境数据特区等为载体,帮助发展中国家培育内生技术能力,为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这种将多边主义原则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的实践,为重构全球技术治理秩序提供了新范式。
人工智能既是检验各国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更是彰显制度优越性的竞技场。中国以制度优势为根基、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多边合作为路径,在推动新质生产力与治理能力协同跃升的实践中,深刻回答了“技术革命何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之问。中国将继续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各国携手构建公正合理、包容普惠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塑造贡献东方智慧。
(综合自《文汇报》,配图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