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汤顺佳
继“95后”养老护理员王程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落户上海后,今年以来,杨浦区已成功推荐5名养老机构人才成功落户。
当前,杨浦全区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比例已达41.31%。聚焦养老护理人才发展需求,杨浦区进一步关注民生领域,主动发力、积极争取,日益明确的人才扶持信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高学历、高素质人员来到杨浦,加入养老事业。
珍视每一位优质人才
这5位新落户的护理人才,年龄、学历、落户机构性质均有不同,相同的是专业能力突出、业绩成果显著,在养老护理行业广获认可。
来自延吉街道养老院的养老护理员王怀红,是一名2006年就入行的“老兵”,一路从初级工考到技师,还拿下了大专文凭,始终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
同样迎来人生新阶段的,还有来自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罗思哲。27岁的她,从一线护理员逐步成长为管理骨干,是杨浦与院校合作定向培养的“科班生”,凭借长期努力,也如愿扎根上海。
不止是她们。这批落户人员落户机构覆盖公办和民办机构,岗位覆盖一线护理员、护理主管等多个岗位,其中还包括一位拥有硕士学历的行政管理人才。
近日,这5位养老机构人才即将拿到新的户口本。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落沪”不仅是一纸户籍,更是一种认同、一份期待。它意味着这座城市看见并珍视每一位养老护理员的付出,也意味着养老服务行业正朝着更专业、更稳定、更受尊重的方向发展。
“养老院里年轻人”有奔头
“政策让我们有了努力的方向,有盼头、有奔头。”王怀红说。
近年来,面对养老行业长期存在的“三高三低”困境——年龄高、强度高、流动性高;学历低、待遇低、认同低,杨浦区主动出政策、搭平台、拓通道。
2023年,杨浦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杨浦区养老机构服务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落户、住房、补贴、培训等多方面打出“组合拳”,全面优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扶持政策架构,为人才的成长和进阶提供空间与可能。据统计,政策实施以来,全区已发放相关扶持补贴227.94万元,惠及4559人次。
在杨浦,人才发展通道越发开阔。这里不仅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民政学校等专业院校合作,建立“人才订单班”加强源头培养,还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送“教”上门,并开展全区护理员技能等级培训和竞赛,助力人才技能提升。本年度,杨浦已累计培育中级以上护理员278名。“有了上升的道路,大家都愿意继续学、继续拼。”有护理员坦言。
如今在这里,护理员们讨论的不再是“要不要走”,而是“如何更好发展”。一批批护理员正通过竞赛崭露头角、通过进修提升学历、通过带教传递经验……一个尊重技能、崇尚专业、关爱人才的良好生态正在形成。
养老服务的提质,亟需人才支撑。未来,杨浦将继续将养老服务业作为重点关注行业,打开大门引人才,进一步扩大政策辐射面、优化培养链路、提升职业吸引力,推动更多护理员实现“此心安处是吾乡”,让养老护理人才真正“来得了、留得下、发展得好”,为更多长者带来有温度、有质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