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7月,杨浦V聚场正式投入运营。这个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创新空间,不仅是《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措施》(简称“沪九条”)、“YOUNG立方”政策立方体等政策文件发布后的首个落地场景,还是一个集“孵化-创作-培训-直播”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这里不仅设置了政务服务中心,多个政府部门派驻服务专员提供咨询服务,还不定期举办各类行业交流活动,初步形成了“线下聚集、线上辐射”的良性生态。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创作者受益”,推动人工智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日前,V聚场又迎来一场“聚会”:“杨浦V聚场×城市AI工厂——AI产业和内容创作新动能”跨界座谈会。政府代表、平台企业负责人、内容创作者和人工智能技术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内容创作”开展探讨。
今年6月,杨浦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全国首个政府主导的“城市AI工厂”。这一创新举措通过算力、模型、数据等集约化技术供给,推动人工智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杨浦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力。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创作者受益”的模式,正在产生“乘数效应”。
现场,火山引擎公共服务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徐春芳详细介绍了火山引擎如何开启杨浦“城市AI工厂”建设的探索实践。“我们的愿景是推动AI技术与杨浦数字经济领域深度融合,让AI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和改善民生的‘助推器’。”徐春芳表示。
茶余饭后,点开短视频学习科学知识,已成为不少市民的生活日常。“短视频作为用户生产内容与专业生产内容融合的载体,不仅扩大了知识生产的边界,还开启了知识传播的新入口,”在主题分享时,抖音知识负责人顾文豪提到,“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知识大众化浪潮的见证者。”
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生活有难题,“凡事问AI”也是很多市民的习惯。那么内容创作者如何利用AI提升创作效率和质量?在已经拥有千万粉丝的“籽岷”看来,几乎每一个创作者都会历经从“AI焦虑”到“与AI为友”的转变,而AI时代内容创作的终极博弈,在于准确把握何为“人类可为、AI不可为”。“AI不是要取代创作者,它反而为我们指明了‘人类核心价值’。只有早学早用AI,才能成为时代‘卷王’。”“籽岷”说。
AI科普博主“林亦LYi”认为,科技短视频将成为讲好杨浦产业故事的优质载体。“杨浦拥有丰富的高校和科技企业资源,通过短视频平台,这些资源可以转化为优质内容,打造为杨浦名片,让更多人了解杨浦的科技创新活力。”
AI技术又如何帮助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欧坚网络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葛昱煌表示,“我们是一家相当传统的企业,AI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我相信在营销、业务治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我们将得到技术的更多支持与帮助,以便进一步洞察客户需求,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
“未来,我会用镜头记录下更多杨浦故事”
当前,杨浦集聚了众多优秀创作者。运营两个月以来,V聚场已吸引21家优质主体入驻(包括苏星河牛通、G僧东等13家头部“大V”工作室以及8家MCN机构),“磁吸效应”已然显现。
活动现场,籽岷、不刷题的吴姥姥、晏秋秋、G僧东、才疏学浅的才浅等12位创作者代表,被授予“人民城市·秀带杨浦”城市体验官称号。
“我在杨浦生活过,这座城区有生活感,也有科技感。”“才疏学浅的才浅”表示,“感谢杨浦让我担任城市体验官,未来我也会用镜头记录下更多杨浦故事。”
V聚场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平台和创作者的三方协同。杨浦区提供政策支持和空间保障,抖音和火山引擎提供技术赋能和流量支持,创作者则不断带来内容创新和生态活力。
“我在杨浦遇见AI”V聚场·抖音短视频挑战赛于当天启动,持续至9月26日。这场挑战赛面向广大市民、企业征集短视频作品,号召大家用镜头捕捉杨浦的真实AI应用场景,例如:智能停车、AI导购、智慧公交、AI在线服务、智能医疗、数字化办公等,展现人工智能如何让城市更智慧、生活更便捷。带话题#我在杨浦遇见AI和#V聚场,发布抖音视频,即可参赛。
“我们希望大家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AI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感受美好生活。”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场科技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据介绍,挑战赛主办方将根据活动截止当日各作品播放量、点赞量等相关信息综合评定,获奖者将获得流量券,并获颁“杨浦AI体验官”证书。
“V聚场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连接政府、平台、企业和创作者的枢纽。”杨浦区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降低创作门槛,汇聚优质资源,培育更多能够代表杨浦、展示上海的内容创作者,鼓励大家讲好杨浦故事、上海故事、中国故事。”
未来,杨浦将持续聚焦技术融合、生态构建与人才培养三大方向,不断拓展AI在内容创作、商业服务、城市治理等多领域的应用深度,全力构建开放、协同、可持续的“城市AI工厂”,为上海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贡献“杨浦智慧”与“杨浦力量”。■汤顺佳
本版图片部分由相关单位提供,部分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