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自来水国标比以前更严
网上有传言称,中国自来水标准比上世纪80年代低了很多,更无法和欧美发达国家比。
对此,作为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编制人之一的上海市水务局供水处总工程师陈国光指出,新国标中80%-90%的指标,参照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标准,同时,我国还根据自身情况新增了一些指标。市水务局每周都在官方网站公布4项管网水监测指标,每月公布常规42项指标,每半年一次公布非常规64项指标,接受有关方面和广大市民的监督。
三分之一原水“深度处理”
目前,全市已有1300万市民喝上了来自青草沙的优质长江水。
经过检测,青草沙原水与黄浦江上游原水相比,水质更清澈,有机物含量等指标也更低。对于从黄浦江上游取水的自来水厂,本市则加快推进“深度处理”工艺改造,为此还给予每吨水200元左右的补贴。专家介绍,深度处理增加了预臭氧、后臭氧、活性炭过滤等核心环节,对于去除原水中的色度、嗅味和微量有机物,以及改善口感,有着本质上的提高。
据透露,到目前为止,本市松江大部分地区供水已进行了深度处理改造,日供水量达40万吨;青浦已完成10万吨改造,还有40万吨即将在春节前完成“深度处理”改造;闵行区深度处理水日供应量已达90万吨;此外,中心城区杨树浦水厂、临江水厂和南市水厂也分别为36万吨、60万吨和70万吨。此外,奉贤和金山的“深度处理水”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实施之中。
地下水回灌量已超开采量
对于读者关注的“2002年,中国的地表水标准修订后,现在的一类水标准只及当年的三类”这一说法,陈国光指出,其实,标准修改后,大部分指标是更严格了,少数指标作了一些客观调整;而且,地表水标准更多是针对环境系统提出的,而不仅仅是针对水源地,自来水只是取了地表水中一小部分。
相关报道还提到,随着北京地下水位的下降,地下水的“硬”度(指水中的碳酸钙含量)明显增加。陈国光认为,需要提醒读者的是,地下水的硬度并不与地下水位下降直接相关,而主要由地区的地质情况决定。他透露,为控制地面沉降,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已较少开采地下水,2011年地下水回灌量首次超过了开采量,地下水位得到大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