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区教育局分别与复旦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中小学合作办学工作委员会、市教委教研室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将在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和“创智课堂”建设上达成共识。区委副书记于秀芬、副区长吴乾渝等出席。
创新教育,是让青少年既动脑又动手的实践教育。
“玩魔方有什么妙招?跟我一起来学习吧!”每周一下午,上理附小的自主拓展活动中会出现一群年轻的“老师”,他们都是上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三年来,本区借力区域内外丰厚的高校资源和其他社会教育资源,不断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开展了“大教授进小课堂”活动,教授们不但讲课,还带中学生做课题研究;“小课堂搬进大学堂”,中学师生也有机会到高校、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等开展教学活动,丰富了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种类和内容。
复旦附中吴强老师说起自己的《小小电子工程师》课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吴强以他自编的高中阶段《小小电子工程师》教材为基础,组织区域各学段部分劳技教师共同研发小学、初中阶段的《小小电子工程师》教材,修订高中版教材,形成了团队教研文化。优秀课程资源共享,是本区实践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的重要举措。继六一小学区域辐射“儿童哲学”课程之后,本区又相继推广了初中“漫游星空”、高中“创意思维”等课程,使之成为区域共享的课程资源。
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本市目前唯一的“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经过三年努力,杨浦区开拓出一条联动高校、衔接校内外、突破课堂与课程的区域推进创新教育的区本之路——更为关注思维,聚焦课程,从源头上培养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记者 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