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钢铁战士”刘琦重回杨浦
与本区一百多位医务工作者座谈

  ■ 记者  毛信慧

  本报讯  2月26日,“钢铁战士”刘琦走进沪东工人文化宫,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一百多位医务工作者上了一堂特殊的“课”。

  1981年4月,在兰州军区当兵的刘琦为抢救战友出生不满40天的孩子,被烧成特等残疾:全身烧伤面积达42%,头部、脸部等的肌肉被烧干变焦,耳朵、鼻子、嘴唇等突出部位被烧掉,双目失明,双手从小臂部位截肢,左腿变形僵化失去功能……那年他24岁,军旅生涯戛然而止。

  1982年底,刘琦来到长海医院治疗,居住在五角场地区有6年之久,从此与杨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长海医院,刘琦受到了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并在那里成功“安装”了他的人造鼻子。

  个性坚强的刘琦并没有被伤残所打倒,此后30年,他积极配合医生,创造出一个个“医学奇迹”:再造了嘴唇,接受角膜移植而双眼复明……说起复明的那一天,刘琦依然记忆犹新。“1990年4月15日,我的一只眼睛终于可以看到东西了,大概这就叫‘一目了然’吧!”刘琦的风趣幽默把大家都逗乐了。

  在战友和亲人的鼓励下,刘琦不仅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还坚持不懈投身文学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刘琦的作品终于被《上海文学报》选登,他的这首小诗还被收入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984年诗歌选》。在刘琦30岁那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去意徊徨》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小说月刊》杂志等相继转播和转载了这部作品。

  去年,刘琦接受了左足弓矫正手术,不久前,他终于能不依靠辅助器械而独立行走了。

  回顾30多年的就医经历,让刘琦感触最深的就是医患之间需要互信。“我先后接受了近40次手术,可以说是‘手术专业户’了,每一次手术都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风险,但医护人员都尽最大努力为我进行治疗,而我也充分信任他们。”刘琦说,医学技术在发展进步,不少以前没有可能治疗的疾病现在有可能治愈了,但失败的风险依然如影随形。因而病人能不能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福利,常常直接取决于医患间的互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天下·社会
与南南所“联姻”助企业走向世界
“钢铁战士”刘琦重回杨浦
遭遇交通事故应及时报警
缓解企业春节后用工缺口
江浦:结对帮扶困难学生家庭
二联小学:“励志红包”有新意
图片新闻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钢铁战士”刘琦重回杨浦 2013-02-28 2 2013年02月28日 星期四